交卷!长江禁渔三年,神秘物种鳤鱼重现,渔业复苏前景一片大好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历来以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而闻名。但由于多种因素,近几十年来长江的渔业资源严重衰败,许多珍稀物种已消失。 为何突然对长江实施长达十年的禁渔! 在过去60多年中,长江的渔业产量从占全国总量的10%下降到不足1%,这一严重的下滑标志着长江渔业资源的枯竭。 长江作为我国的主要河流,流域内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上世纪50年代,长江的渔业产量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最高年产量达45万吨,一度被誉为“天然鱼库”。 长江渔业资源彻底枯竭,如此巨大的长江竟然变成了“无鱼”的河流。 长江三鲜中的刀鱼、鲥鱼面临濒危,一些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物种如白鲟灭绝,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和江豚均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改变长江的状况,单纯的禁渔措施显然不够,因此实施了历史上最严格的长江禁渔令。 禁令颁布后,相关部门对长江沿岸渔民进行了退捕转业,共退捕23万渔民,累计补偿金额达270亿。 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示了我国保护长江的决心。 2022年,《水产学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长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调查(2017-2021)》中提到,2017-2021年间,长江流域共采集鱼类323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储量为12.48万吨。 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的生物完整性指数也比2018年初建立时提高了两个等级。 如今,仅仅三年时间,长江的渔业恢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鱼类繁殖场在增加,鱼类个体普遍增长了15%-30%。 长江最神秘的鳤鱼已回归,这是长江十年禁渔三年来的最佳答卷!鳤鱼,亦称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子,身体呈圆筒状,头部小且平直,体长细长,上下具有三行咽齿。体背呈蓝绿色,腹部银白,腹鳍和臀鳍呈桔黄色,尾鳍灰黑色。外形与鳡鱼相似,但性格较为温和,具有洄游习性。 为何鳤鱼会被冠以“神秘”之名? 鳤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每年4月到6月是它们的繁殖期,此时会洄游到产卵场产卵。而从7月到9月,它们会离开江河进入湖库中肥育。这种习性使得我们见到鳤鱼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上世纪70年代,鳤鱼并不神秘,反而是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然而,随着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和人为过度捕捞的影响,鳤鱼和其他洄游性鱼类的繁殖路线被阻断,生存空间受到破坏,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直至成为濒危物种。 2020年11月,在湖南沅江,发现了一尾体长62厘米、体重近5斤的鳤鱼,是该水域发现的最大一尾鳤鱼。 2022年,在湖北孝感,科学工作者在市郊府河发现了一尾体长33厘米的鳤鱼,这尾鳤鱼被用作科研标本。 鳤鱼的频繁再现充分证实了长江禁渔的效果,而这只是过去短短三年的成果,长江禁渔的三年答卷实际上是圆满的。 十年禁渔不仅利国利民,同时也是对我们保护长江的决心的体现,这一决定将决定长江渔业生态的未来。 对于长江鳤鱼的情况,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山东男子钓中大河鳖,大爷拿来抄网帮他放生,网友怒道:该放油!
- 野钓水底不平怎么调漂?教你两步调漂法,简单又实用!
- 贵州男子因钓不到,便用饵料喂老鼠,几天后竟接连钓上大鲤鱼!
- 安徽男子喜提“青鱼王”,连夜打氧寻买家,网友却惦记上了鱼石
- 安徽一河道中发现百斤鱤鱼尸体,鱼尾上的巨型鱼钩让网友们怒了!
- 光线强弱对钓鱼的影响,以鲫鲤草青为例分析
- 钓鱼抛竿的5个要领,钓鱼高手的必修课
- “钉子户”?男子带铺盖卷水边连钓数日,一觉醒来:竿子被拉跑了
- 猪嘴鱼身?贵州男子钓获长相怪异的鱼,身色黑黄,体型似“棒槌”
- 秋末野钓大鲫鱼,这种饵料效果不错,可以用到初冬
- 秋末野钓鲫鱼,学会3个“不着急”,想要连竿很容易
- 野钓大鲫鱼,浮漂到底怎么调?钓灵敏还是钓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