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各地鳡鱼几近“泛滥”,鯮鱼能否回归成疑?
不禁赞叹,我国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决心之大,足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说法绝非浮夸。 十年的禁渔政策不是没有成效,长江的鱼如此之多,仿佛江水都被鱼群染黑了!“到处都是鱼,这种情景我六十年前才见过!”这是一位土生土长在长江宜昌段的居民大叔所说的话。他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长江鱼类资源六十年的变化。 不只是宜昌段,长江的其他段落的鱼类恢复情况也同样喜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宜宾段,这里的野生鱼被当地居民喂养得如同观赏鱼一般,使得该地区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这些鱼儿不仅不怕人,反而还会主动游到岸边索食。 2023年6月,有网友拍摄到三峡库区水面上大量“巨物”成群游动。估计这些鱼的数量不少于千条,且每一条都体型庞大,最小的也有20斤重。 然而,长江的鱼类复苏方向却让无数网友感到担忧! 十年禁渔,助长了长江凶猛性鱼类的繁衍!网友们虽然对鱼类大量恢复感到高兴,但近几年的保护也使得长江中的“水中老虎”鳡鱼数量急剧增长,个体也格外巨大。 因此,许多钓鱼爱好者在垂钓时,经常能钓上来,有些甚至因为鱼太大而难以拉起。有时钓小鱼时,还会被鳡鱼截胡。 鳡鱼不仅数量众多,它们觅食时追逐鱼群的场景极为壮观,好似鞭炮爆炸一般。 鳜鱼作为凶猛性鱼类,在长江流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钓鱼爱好者表示,以前在支流钓鳜鱼非常困难,但现在,他们通常会放掉体重低于1斤的鱼,有时一天下来还能拎几条回家。 十年禁渔,鳡鱼泛滥,与其齐名的鯮鱼却为何消失无踪?鯮鱼,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是大型凶猛性鱼类,身体修长呈圆筒状,头部细长呈管状。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侧面有一条微发黑的纵线,背鳍和尾鳍是黑色,胸鳍淡红色。 鯮鱼和鳡鱼都是大型凶猛性鱼类,但鯮鱼的消失并非偶然。 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捕捞使鯮鱼的繁殖跟不上速度。 再加上工业污染对水质的破坏,这同样是致命的,一旦水质恶化,不仅影响鱼卵,也会导致幼鱼死亡。 但据我国至今的记录,最后一次见到鯮鱼的迹象是1983年在珠江流域捕获的一条,这条鱼全长156厘米,体重45公斤,推测其年龄约15年。这也成为了人们眼中最后一次见到的鯮鱼。 实际上,长江十年的禁渔期不仅仅是保护,更是我们对过去过度开发长江资源的一种补偿。虽然由于经济发展,我们曾过度利用这些资源,但现在随着经济的稳定,国家的强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开始回馈自然。虽然开始的时间稍晚,但至少我们正在努力,这已经足够。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出现这3种情况,就是提示你该补窝了!
- 冬季野钓5大绝招,掌握其中一半,鱼获很稳妥
- 冬季野钓鲫鱼,时机不当鱼不开口,窝点不对周围没鱼
- 冬季野钓鲫鱼,这样的饵料更受欢迎,大板鲫狂口
- 钓大鱼的六种天然素饵,你用过几种?
- 辽宁大连一河道梭鱼成群,清水被鱼“染成黑”,网友:快下抄网
- 广西男子钓获70斤鲢鳙王,洗澡盆都装不下,网友:为啥不放生?
- 贵州男子钓鱼炫耀,一激动把手机扔水里,网友:放生手机第一次见
- 降温了,浅水没鱼,深水也没鱼!鱼都躲哪里了?大家猜猜
- 江西男子钓上大鲶鱼,嘴里还咬着一条鱤鱼,网友:明显摆拍!
- 东北叫它“老头鱼”,冬季被“冻”在冰中,遇水后还能“活过来”
- 我们叫它过山鲫,一下雨就“翻山越岭”,网友:鱼离开水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