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长江十年禁渔,各地鳡鱼几近“泛滥”,鯮鱼能否回归成疑?

钓鱼知识佚名2024-07-01

不禁赞叹,我国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决心之大,足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说法绝非浮夸。

十年的禁渔政策不是没有成效,长江的鱼如此之多,仿佛江水都被鱼群染黑了!“到处都是鱼,这种情景我六十年前才见过!”这是一位土生土长在长江宜昌段的居民大叔所说的话。他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长江鱼类资源六十年的变化。

不只是宜昌段,长江的其他段落的鱼类恢复情况也同样喜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宜宾段,这里的野生鱼被当地居民喂养得如同观赏鱼一般,使得该地区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这些鱼儿不仅不怕人,反而还会主动游到岸边索食。

2023年6月,有网友拍摄到三峡库区水面上大量“巨物”成群游动。估计这些鱼的数量不少于千条,且每一条都体型庞大,最小的也有20斤重。

然而,长江的鱼类复苏方向却让无数网友感到担忧!

十年禁渔,助长了长江凶猛性鱼类的繁衍!网友们虽然对鱼类大量恢复感到高兴,但近几年的保护也使得长江中的“水中老虎”鳡鱼数量急剧增长,个体也格外巨大。

因此,许多钓鱼爱好者在垂钓时,经常能钓上来,有些甚至因为鱼太大而难以拉起。有时钓小鱼时,还会被鳡鱼截胡。

鳡鱼不仅数量众多,它们觅食时追逐鱼群的场景极为壮观,好似鞭炮爆炸一般。

鳜鱼作为凶猛性鱼类,在长江流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钓鱼爱好者表示,以前在支流钓鳜鱼非常困难,但现在,他们通常会放掉体重低于1斤的鱼,有时一天下来还能拎几条回家。

十年禁渔,鳡鱼泛滥,与其齐名的鯮鱼却为何消失无踪?鯮鱼,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是大型凶猛性鱼类,身体修长呈圆筒状,头部细长呈管状。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侧面有一条微发黑的纵线,背鳍和尾鳍是黑色,胸鳍淡红色。

鯮鱼和鳡鱼都是大型凶猛性鱼类,但鯮鱼的消失并非偶然。

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捕捞使鯮鱼的繁殖跟不上速度。

再加上工业污染对水质的破坏,这同样是致命的,一旦水质恶化,不仅影响鱼卵,也会导致幼鱼死亡。

但据我国至今的记录,最后一次见到鯮鱼的迹象是1983年在珠江流域捕获的一条,这条鱼全长156厘米,体重45公斤,推测其年龄约15年。这也成为了人们眼中最后一次见到的鯮鱼。

实际上,长江十年的禁渔期不仅仅是保护,更是我们对过去过度开发长江资源的一种补偿。虽然由于经济发展,我们曾过度利用这些资源,但现在随着经济的稳定,国家的强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开始回馈自然。虽然开始的时间稍晚,但至少我们正在努力,这已经足够。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