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掠食性鱤鱼泛滥,十年禁渔是否功亏一篑?

钓鱼知识佚名2024-08-10
长江是中国最为壮观的河流,全球排名第三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的西南侧,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并流经云南、重庆等重要的地理节点。其主流流经八省二市一区,最终注入东海的崇明岛。

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长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被自然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总长度高达6397公里。长江流域的水系结构错综复杂,支流繁多,展现出其丰富的水资源。总量高达96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使其成为中国的宝贵水源之一,其水资源量大约是黄河的二十倍。长江流域滋养着众多人口,养育着大约四亿人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真正的母亲河。

长江是我国水生生物物种最为繁盛的河流之一,鱼类种类繁多,已知数量高达424种。其中,中华鲟、白鳍豚、达氏鲟、岩原鲤和白鲟等都是受到重点保护的对象。然而,尽管长江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鱼类生存状况却面临严峻挑战。令人痛心的是,在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最新物种红色名录中,宣布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白鲟已经灭绝。这一消息提醒我们,保护水生生物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共同保护长江这一珍贵的生态环境。

此外,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白鳍豚也正面临灭绝的威胁。自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具搁浅死亡的白鳍豚尸体后,尽管进行了多次专项调查,但再也未发现白鳍豚的踪迹。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后,白鳍豚的情况仍未确定是否灭绝,保持其“极危”等级不变,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随着保护种群的减少,即便是常见的鱼类如鲫鱼、鲢鳙、青鱼、草鱼和船钉子鱼等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鱼种的数量已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状况不容忽视。

一方面,长江沿岸众多工厂的兴建,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监管不严,有的甚至夜间偷排入江,这直接影响了长江的水质。

另一方面,过去采用的捕鱼方式如同杀鸡取卵,很多渔民追求短期利益,使用高压电捕、毒鱼、甚至炸鱼的方式捕鱼,常用的“绝户网”和“地笼”使得刚孵化的鱼苗被一网打尽。

长期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长江的渔业生态,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长江的渔业资源将面临枯竭。因此,实行“十年禁渔”旨在让长江鱼类得到休养生息,但此举也使得鳡鱼在长江中繁殖迅速,对鱼类的生长构成威胁,因为鳡鱼的食量极大。

关于鳡鱼,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甚至从未有机会亲眼目睹它的风采。这主要是因为鳡鱼的人工养殖较为稀少,因此在市场上的流通也相对较少,对于那些不太熟悉鱼类的人来说,鳡鱼就像是一个谜团。 其实,鳡鱼又称为黄鱄、黄钻、黄颊鱼等,有些地方还称其为竿鱼、大口鳡或鳡丝子等。在中国古代,人们称之为鳏,属于鲤科的一种淡水鱼类。

  

鳡鱼的外形独特,其体型呈圆筒形,长度较长。头部呈锥形,嘴部尖锐而修长,开口宽大。尽管鳡鱼的眼睛很小,但它们的视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这些鱼类的鱼鳞较小,主要色调为淡黄色,背部呈现青灰色。它们的鳍呈黄色,腹部则是纯净的白色,尾部则呈现出深叉的形状。 尽管在市场上并不常见,鳡鱼在我国的水域中却分布广泛。它们生活在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珠江以及长江等河流中。此外,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型湖泊也有它们的身影。这些水域为鳡鱼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

  

鳡鱼的繁殖力极强,属于淡水鱼中的适温性较强的种类,能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即使在中国北方冰封的水面下也能越冬,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6至30摄氏度之间。

每到4至6月份,气温回升,鳡鱼就会从长江主流游向支流进行繁殖,一米长的雌性鳡鱼可产卵高达500,000粒,体型较大的雌鱼产卵量更高。

鳡鱼繁殖方式与多数淡水鱼不同,雌雄鱼产卵交配后,不会筑巢或看护鱼卵,而是让鱼卵随水流漂流,尽管鱼卵是漂浮性的,它们的发育仍旧在水流中完成,这并不影响其成活率。

据研究显示,鳡鱼的成长速度是常见淡水鱼类的2到3倍。刚孵化的鳡鱼,在自然水域中一年可以长到1500克至2500克,两岁的鳡鱼体重可达3.5千克至5.5千克,三到四岁的鳡鱼生长最快,体重可增长数倍,最大可达18千克,此时已性成熟,可再次繁殖。

鳡鱼作为大型淡水鱼类,不仅生长速度快,体型也能长得非常大,成熟后体长和体重还在持续增长,最大可达2至3米,体重可达150至200斤。

鳡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俗称“水老虎”,其食性分为两个阶段:幼鱼期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同时也食水蚯蚓、水蜈蚣等水生昆虫;当体重超过500克后,鳡鱼开始专门捕食其他鱼类。

由于鳡鱼动作敏捷,游泳速度快,普通渔网难以捕捉到它。即便网住,鳡鱼也能轻易撞破渔网,因其头骨极为坚硬,故又名“铜头鱼”。

生活在自然水域的成年鳡鱼,其生活几乎都在寻找猎物和捕食上。鳡鱼是名副其实的吃货,日常摄食量极大,可达其体重的20%,且越大的鳡鱼,其捕食目标也越大。

在长江禁渔前,鳡鱼的数量相对较少,渔民一年难遇几次。禁渔后,长江的鱼类资源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凶猛的鳡鱼也趁机大量繁殖,其种群迅速壮大。

根据鳡鱼的食性和凶猛程度,它在长江流域几乎无天敌,即使是肉食性的鳜鱼、鲶鱼、翘嘴和红尾鱼等也成为其食物,更不用说草食性、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它们也都成了鳡鱼的美食。

最终,对长江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当地社区及国际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与协调。只有通过这样的集体努力,才能确保长江未来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