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战国时期鳊鱼,鱼鳞清晰鱼肉没变质,如何保存了2400年?
本文信息来源:湖北博物馆 一条鱼在没有现代保鲜技术的情况下,在我国南方地区能保存多久?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估计两三天内就会腐烂变质。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很快就能滋生大量微生物,将其分解完毕。 但如果说一条鱼竟然保存了2400年,肉身仍旧没有变质,甚至摸上去还有弹性,估计没人会相信。但实际情况却让人惊诧不已,在湖北荆州一处战国时代的墓群里,竟然出土了一条“鳊鱼”,历经数千年时间,鱼鳞仍然清晰可见。 2014年,湖北荆州楚墓出土了一件特殊的“文物”,它是一条体长大约30厘米的鳊鱼,这条鱼在出土的时候,身上的鱼鳞纹路看上去十分清晰。 这条历经千年岁月的鳊鱼,其鱼鳞依旧清晰可见,排列整齐。令人称奇的是,这条鱼的鱼肉虽然已干煸,但并未腐烂变质,保持着一定的形态,这在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 当时考古专家用手摸了摸鱼身,竟然还有弹性,鱼肉并没有腐烂,只是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 一条鱼,为啥能保存2400年,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随后,考古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其实是一条经过腌制的咸鱼,体内有大量的盐分,有效阻止了细菌的生长。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首先,盐可以脱水,高浓度的食盐溶液能够导致微生物细胞脱水,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达到防腐的效果。 同时,盐能够降低食物的水分活度,增加食物的渗透压,高渗透压的溶液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它们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条鳊鱼体内的高盐分,成了它能够重见天日的重要因素之一。 湖北地区湿度很大,但战国贵族的墓葬通常埋得很深且封闭严密,这样的环境有效隔绝了外界的水分和氧气,为这条鱼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条千年咸鱼出土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称,这条鱼简直就是咸鱼界的祖师爷,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湖北人就已经掌握了咸鱼的制作方法,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以鳊鱼作为原料来腌制咸鱼,这样可以保存得更久。 一位广东网友“北纬30度”这样说:“竟然一眼就看出它是一条武昌鱼(鳊鱼),真没想到它能保存这么久。”这确实超乎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力,一般情况下,就算是腌制好的咸鱼,能保存一年半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这条咸鱼虽然早在地下经历了2400年,鱼肉仍旧Q弹,看了是不是想上去咬一口尝尝到底是啥味道。 对此,有网友调侃称:“看看吧,咸鱼翻身有多难了吧,整整2400年才进了编制。” 估计连这条鱼也没想到,它竟然混成了博物馆的“事业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只要混得够久,坚持的时间够长,就一定会翻身。看看这条鳊鱼的命运,你还不相信自己的未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