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秋季鲫鱼习性,足够明白才能收获大鱼,让你不爆护都难
鲫鱼是渔民钓得最多的鱼种,同时也是许多渔民最偏爱的目标之一。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为其美味的鱼肉,而是因为其广泛的分布。无论是大河小溪还是湖泊水塘,都能找到鲫鱼的身影。另外,鲫鱼也被誉为鱼界的生存高手:全年活跃,无论气温多冷或多热,它都能寻找食物。 尽管近年来环境恶化,滥捕情况时有发生,钓鱼爱好者也是费尽心思:使用细钩细线、巧妙调整钓法,以及各种荤素搭配如红虫和蚯蚓作饵。尽管如此,鲫鱼的野生种群仍然强健,甚至已经跨越国界成为欧美大陆的入侵物种,由美味佳肴变成了令帝国主义国家头疼的问题。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其高繁殖力:只要繁殖速度够快,任何渔人和天敌都难以消灭它们。 我们很多钓鱼爱好者对鲫鱼还是颇有感情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鲫鱼是他们钓鱼生涯的第一条鱼。在那个不那么富裕的时代,鲫鱼是非常受欢迎的美味。直到现在,尽管各种美味的养殖鱼种价格便宜,许多人还是会通过各种关系去找钓鱼者,只为了品尝那一口鲜美的鱼汤——那种野生的鲫鱼带有一点甜味。 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秋季鲫鱼的习性,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因为鲫鱼会根据气温变化选择不同的水层。你昨天可能在一个地方钓得很好,第二天情况就可能大不相同。但只要你足够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你的渔获肯定会大有收获。 鲫鱼不怕寒暑,但畏惧天气的剧烈变化 鲫鱼是少数能在冰水混合环境中存活的鱼类之一,但有时在野钓时,你会发现它们似乎很怕冷。这并不是矛盾,正如人类可以三天不喝水而不至于死于口渴一样,除非别无选择。也就是说,鲫鱼会选择相对温暖的水域,它们所谓的“怕冷”通常是因为水温随气温下降而下降,但仍会寻找相对温暖或稳定的水域。 通常在气温下降的当天,鲫鱼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寒冷,因为冷水的密度较大,会下沉产生对流。但由于水温的变化总是比气温变化慢,所以在气温下降之前,它们会积极觅食。这时钓鱼较为容易,也更易于聚集鱼群。但到了第二天,水面温度逐渐与气温平衡,但稍深的水域温度变化不会那么快,所以它们会选择更深的水层,逐渐向深处移动。 几天后,当深水区也开始变冷,鲫鱼会调整自身新陈代谢以适应低温,然后重新开始四处觅食。这时,它们通常不会呆在较浅的水域,因为浅水的温差较大,它们更倾向于待在一个“恒温层”。这个恒温层并不固定,大型水库通常在6-12米深处,河流则在背风且向阳的沙坑湾区。而一些不太深的小河、堰塘和沟渠,它们会选择倒伏的树木、厚厚的水草或草丛中。 总的原则是:背风、向阳、水体静止,最好是有大量水草或其他障碍物。当然,一些陡峭的山区水库在秋季,它们仅会呆在非常深的水域。例如,在厚草或水葫芦区,这种地方在阳光照射时会首先升温,鲫鱼在厚草中感觉舒适且容易觅食。一旦气温骤降,它们就会直接从厚草中沉到底部,厚草就像一个温暖的被子,极大地延缓了水温的降低速度。但在没有阳光加热的情况下,这里的水温上升会较慢,所以钓鱼成果可能不理想。在阳光充足时,它们会移至水面,因为水草在阳光的照射下优先升温。 秋季鲫鱼更喜欢动物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