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换粗线就没口!大鱼为什么专挑小钩,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当你习惯于野外垂钓,你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使用细钩和细线时,线经常会断,有时候甚至能跟大鱼缠斗一阵,甚至能看见大鱼,但是一旦换上大钩和粗线,或者添加安全绳,大鱼似乎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使得一些钓鱼爱好者提出了理论:细钩和细线更容易吸引大鱼,但能否钓上来则看你的技巧了!从这个理论可以引申出多种解释,例如大鱼对环境非常警觉,只有在使用细线时才会放心大胆地吃饵、小钩子太微小不易被大鱼察觉、细线难以被鱼察觉……这听起来都十分合理! 哦?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没有通过双盲测试的理论都是不可靠的,更别提是事后的理论推理了!正确的实验应该是这样:两个钓友,在同一个地点使用相同长度的钓竿,同样的窝料和饵料,分别使用细钩细线和粗钩粗线进行钓鱼(两者都不能太极端),不计算逃脱的鱼,只统计大鱼吃饵的次数,进行1.0与3.0以及5.0与1.0的对比,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根据我个人钓草鱼、鲤鱼、青鱼的经验:完全不存在使用小钩细线有优势的说法。去年钓草鱼的视频可以作为证据,我使用的是14 12的配置,而旁边的人使用的是5 4的配置,我的渔获是他的几倍,经常是这种情况。甚至在钓鳊鱼时,我使用3 2的配置,而旁边人使用1.5 1.0的矶竿,渔获少的情况也不多见。 这是因为:只要你的线组不太极端,基本上不会影响鱼咬钩。例如,钓鳊鱼时使用2号线不会影响咬钩,但如果使用到8号线就会影响;钓草鱼即使只有一斤,使用12号子线也不会影响;钓大型鲢鳙使用6号线同样不会影响。极端的例子是:如果你用10号线钓鲫鱼,那肯定会影响,但在钓大鲫鱼时,1.5的子线和0.8的子线区别不大,除非是在冬天。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大鱼总是选择小钩细线呢?我分析了几个可能的原因,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有时鱼并不大,但用小钩细线拉起来感觉很重,细线也容易发出声响。例如,使用1.2 0.8的配置钓到两三斤的鱼就会感觉很大,难以拉动!但这样的鱼对于大钩粗线来说只是“小鱼”,而对于小钩细线来说却是庞然大物! 此外,小钩细线更容易受损,加上如果竿子硬度不够或操作不当,有时候即使是很小的鱼也可能导致线断。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小钩细线的钓友可能会惊呼“刚才跑了一条这么大的”、“刚才跑了一条真大的”、“突然被切,拉都拉不动”,这种情况的可信度并不高,并不是钓友在撒谎,而是这种感觉大多数时候是不靠谱的。 通常野钓一天最多只有一两次遇到大鱼的机会,除非你使用超大重窝坚守原地。因此,在你的线断后立即更换为大钩粗线通常为时已晚,错过一次机会后,后面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因此,如果你在钓小鱼,错过大物也无需遗憾;如果你想钓大鱼,则不应依赖“小钩细线博大鱼”的策略,因为这要么需要你投入较高的成本(对鱼线、鱼钩、鱼竿的要求更高),要么就是鱼会逃走。如果想钓大鱼,最好从一开始就准备好:合适的线组、合适的鱼竿、尽量使用长的失手绳,最重要的是:要有钓大鱼的信心!不要因为一时没有大鱼上钩就换用小钩细线去钓小鱼和虾虎,这往往会让你后悔莫及。
如果野外的鱼真的能聪明到分辨线的粗细并避开粗线只吃小钩子的话,那么不是你在钓鱼,而是鱼在钓你了!除非你的线组太极端,阻挡了它们的吃口让它们无法吃进去,否则只要饵能吃得下去就基本没有问题。我个人用5 4的线组钓到过半斤的鳊鱼、14 12的钓到过一斤多的草鱼、五号线钓到过三两的鲤鱼……,它们并不具备分辨这些的能力。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云南男子捞到“泥鳅王”,粗壮如手臂,全身金黄尾部已有“龙鳞”
- 翘嘴觅食的4个习惯,钓好翘嘴鱼的必修课
- 野钓新手的4个大坑,新手钓不好鱼的原因
- 冬季野钓鲫鱼,选水草窝点4大原则,错了肯定没鱼窝
- 冬季野钓鲫鱼,半天不见发窝?一定是这2点没做对
- 冬季野钓要看时机,4种天气钓鱼老手不出钓,饵料再好也没鱼咬钩
- 大降温后怎么钓鱼?别管饵料,这2个才是关键所在!
- 钓鱼佬嫌弃的6种鱼,堪称“搅屎棍”,每一种都是鱼情“终结者”
- 野钓如何选择浮漂?根据这三个方面选择,让你少走弯路多钓鱼
- 入冬之后怎么判断天气是否适合钓鱼?这三个技巧让你钓鱼不跑空!
- 蓝鲫单开没效果?加上这三样,连杆上鱼很轻松!
- 初冬不同天气野钓攻略,不同时段不同点,全天都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