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野钓鱼道,鱼儿必定会走这几个地方,不打窝都不会“空军”
在钓鱼圈中,关于鱼道的存在与否的观点各异:部分钓鱼爱好者认为鱼道是不存在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鱼道确实存在,只是难以精确掌握;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钓友深谙其道,却往往不愿向外界广泛透露。事实上,热衷于野钓的朋友们往往能够在某些特定的钓点频繁钓到鱼,只是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何此地能够如此“出鱼”。 近年来在野钓领域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沿着河岸,往往仅有少数几个钓点能钓到几种特定的鱼类。例如蓑笠哥经常前往的一条丁字坝,只有两个钓点能频繁钓到鳊鱼,我们将其称作鳊鱼一号位和二号位。只要把握好季节和水位,占据这两个钓点几乎肯定能大获其利。这两个钓点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便周围的钓友技术再高超、打窝再勤快,其钓获量也难以与这里相比,有时候这里频频有鱼上钩,而旁边一两米的地方却寂寞无声。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一条河流的十几公里范围内,经过询问多位老钓友,基本上只有一个地方曾频繁钓到青鱼,而且在去年的两个月里一共钓到了七条,每一条都个头不小,而其他钓点一条都没有。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其他钓点的准备不足导致上鱼后钓线切断或鱼钩脱落。类似的情况在钓草鱼、鲤鱼、鳊鱼和鲢鳙时也常有遭遇。 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让我们对鱼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特定的鱼类总是出现在特定的地点。例如在大水面野钓时,低气压的闷热天气常常能在固定的几个地点看到鲢鳙上浮,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鲤鱼跳跃的地点总是固定的几个地方,黑鱼经常出没在草丛密集的地方(除非没有草,否则它们别无选择)、在草多且浅滩较大的地方钓黄骨鱼和小胡子鲶往往很容易上钩、船钉子在有流水且沙质底部的地方钓获更为丰富……。 这些都是鱼道问题的体现:鱼儿会根据自身习性和需求选择觅食地点和经过的路线,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安全性,毕竟我们钓的鱼大多数都是其他生物的猎物,即使是体型较大的鱼儿,其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和警觉性也很难改变。 每种鱼都有自己的巡游习性。要理解鱼道,就需要明白它们的食物来源和休息地,即它们平时的觅食地点和非觅食时的栖息地。鳊鱼和草鱼都以植物为食,鲤鱼则挖掘植物根部,鲢鳙主要靠滤食。尽管它们的需求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之处,例如新淹没的草滩通常是鳊鱼和草鱼先到达觅食,然后鲤鱼跟随挖掘根部,当水清澈后,这里的微生物会爆发,吸引鲢鳙前来滤食。这期间小鱼小虾也会被吸引过来,随后黑鱼、胡子鲶、黄骨鱼等也会来到这里——这些觅食地点本身就是鱼道的一种体现。在这些地点附近钓鱼,例如在水中倒伏的芦苇旁边钓草鱼、鳊鱼或吉利慈鲷等,通常不会有太多问题。 了解鱼类的通行路线,就要思考它们选择哪些路线更为安全。以鳊鱼为例,水中的翘嘴、鳡鱼、大口鲶会捕食它们,因此它们不会选择有石头缝隙多、岸边障碍物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藏有胡子鲶,白天也不会在水面明亮的大水区域经过。因此,它们的选择余地并不多,它们的天敌不太可能太靠近岸边也不会离得太远,所以鳊鱼在巡游时会沿着底部的坎底、斜坡与软泥底结合的地方行进,即使遇到回湾或沙坑也是如此,但遇到水底的桦尖时,它们有时并不会绕道太远,除非高低差太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钓鳊鱼的钓友使用较远距离的矶竿无果,而使用6.3-8.1米竿子的钓友反而钓获丰富的原因。 草鱼的行为模式也类似,但它们在干旱季节会浮出水面观察岸边,评估哪里有较好的觅食机会,然后沿着预判的路线移动。水底的不同地形和食物来源位置会影响它们的移动路径和活动区域。例如,在一个新被水淹没的水库湾区,它们通常从较深的水域游向较浅的区域觅食,饱食或遭受惊吓后返回原路——这是我在多次野外观察中所见。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寻找食物时从深水区向浅水区移动,返回时则相反,因此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必经之路上设窝进行钓鱼——我曾多次选择这样的钓点,结果常常是我周围的钓友收获甚少,而我即使窝料不多也能成功钓到草鱼。 鱼道的存在并非一成不变,这与水位及水中食物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在水位较低的枯水期,饥饿的草鱼和鳊鱼会更加大胆地探索各个区域,它们的觅食欲望显著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合理布置窝点,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宜的水深,通常都能够成功钓到鱼。 鱼道的变化往往与水流的状况有关,例如在一个河流沿岸的二级跳,当处于枯水期且流速较慢时,鲤鱼、草鱼和鳊鱼通常会选择此路过,但这种情况下的湾区表现则不甚理想。因为缓慢的水流不需要鱼类耗费太多的体力进行觅食,也不需要太多的休息。然而,若是水流湍急,旁边湾区的回水或缓流环境则可能成为鱼类的休息及觅食场所。例如暴雨之后,水变浑浊且流速急剧,那时河流的回水区将聚集鳊鱼、胡子鲶等,因为这些地方食物较多。 当两条水流汇合时,钓点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从大的水面过渡到小水面的区域,通常情况会较为有利,因为鱼在考虑是否进入小水面时警惕性较低,它们在停留时候会进食,而这种地方放置钓窝可以容易地吸引鱼群,特别是在水位上升时。但是,一旦它们决定前往小水面,会在瞬间加速到达一个安全的位置稍作停留,以确保安全后再活跃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常有捕食性鱼类潜伏,例如在水清与水浊交界的地方,胡子鲶和翘嘴等会在混浊水域中的鱼类突然窜出时捕食,而光线和水深的突然变化时鱼的警觉性最高。 关于鱼道的一个经典例子是二道坎缺口;二道坎是两种不同地形交接的地方,比如农田被水淹后,田埂下方的底部形成的是二道坎,如果中间形成了缺口,那么这个缺口就成了鱼类必经的路径。 所谓闭合型桦尖,指的是两个水域连接最窄的部分,也就是类似瓶颈的地方,鱼在进出较大或较小的水域时必定会通过这里,它们在这种地点进出时通常会靠近岸边。特别是在早晚,鱼儿几乎肯定会通过这里,因为夜间它们会靠近岸边或前往小水面觅食,早上则从内侧区域离开。 河流的弯曲处通常会形成回水湾,这是鱼类在河流中休息的场所。 江河的丁字坝是非常典型的鱼道,近年来在这样的地点钓鱼颇多,因为其家附近就有这种经典的鱼道,这里鱼儿众多,人也多。鲢鳙偏爱深水和大面积的水域,在普通岸边较难靠近,但丁字坝则不同,我们可以直接进入水面中央钓鱼。根据鱼的游动习惯,无论是从上游还是下游,它们都很容易通过丁字坝。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安徽男子钓上破棉袄正想发怒,却从里面掏出11条鳜鱼,狗屎运?
- 泰国男子钓到“嘟嘴”鱼,嘴巴像做了“丰唇手术”,它经历了什么
- 如何才能学会诱鱼?学习诱鱼的4个步骤
- 冬天野钓鲫鱼时选钓点的参考方法
- 黑龙江男子砸冰抓鱼,冰面涌出无数小鱼,男方网友:太羡慕了
- 广东一男子,在坚硬土块中发现“鳖爪”,没想到竟抓到几只老鳖
- 170青鱼皇现身韩江,放在水箱好像大肥猪!网友:成精了,快放生
- 广西女子多日无鱼上钩,用“龙”钓鱼困境!网友:钓鲲?
- 放回去就是“祸害”?山东女子捕获“百岁鳖王”,思虑后给放了!
- 隔夜窝“4打4不打”,学会后轻松拿河冠!
- 为何钓鱼老是提竿跑鱼?老钓友讲其中四个原因
- 寒冬野钓鲫鱼,自制几个窝料配方,提升发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