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野钓黄尾的经验和心得,线组有讲究,拉力很过瘾
黄尾鱼分布广泛,南北皆见,但专门钓此鱼的人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钓黄尾相对困难,而当你钓其他鱼时却又常常意外钓到它。与许多野钓爱好者交流后得知,大多数时候黄尾都是意外钓获,而非有意钓到的。 实际上,野钓黄尾需要较高的技术,涉及钓位的选择、饵料和窝料的准备、窝点的打造、线组的搭配及浮漂的调整等多方面技能。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在一个地方能连续多次钓到黄尾,频率远高于他人,那么你的钓技肯定不简单。如果你想展示自己的钓技,钓黄尾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旦你掌握了钓黄尾的技巧,基本上就等于是野钓毕业了。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自己早秋野钓黄尾的经验。我也是近几年才开始专门钓黄尾,小时候虽然用过蚯蚓钓过,但那更多是依靠运气。个人钓黄尾的经验尚且不算丰富,与真正的高手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这与钓鳊鱼、鲤鱼、鲫鱼、草鱼、鲢鳙等鱼种有所不同。最近钓黄尾较多,尝试过清蒸、红烧、干煎等多种烹饪方式,味道都相当不错,希望你也能尝试并喜欢这种美味。 早春钓黄尾的地点选择很重要。黄尾天然食物包括浅水区石头上的青苔和一些野果、种子腐烂后的有机碎屑,因此一般只要是有黄尾出没的水域,选那些底部多石且阳光充足的地点通常能找到黄尾。这些地方通常适合用手竿钓鱼,尤其是在能见度高的急流附近,那里石头多且每块石头上都长着丝苔。 钓黄尾的水深不宜过深,通常2米左右即可,理想情况下1.2米也足够,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下,3-4米深的地方也可能有黄尾,但这些地方水流较缓。太浅的地方黄尾能看到你,不利于钓鱼;而过深的地方黄尾也较少,除非是一些本身就很深的山区水库。 你可以选择水库大坝或者有水泥及硬底可以附着丝苔的地方进行钓鱼,石头多的地方也是好选择。如果是在江河,可以选择靠近江边的沙坑或者二道坎,最佳的方式是选择最近有钓友成功钓到黄尾的地方。 选择钓黄尾的地方时,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寻找青苔和丝苔。如果你在岸边看到这种植物,那么附近的水域很可能是钓黄尾的好地方。如果岸边都是淤泥或者长满了草,那里通常不会有黄尾,钓起黄尾来的地方一般都是水清且能见度高的。 选择装备时,钓黄尾的鱼竿一般不需要太长,因为黄尾多在靠近岸边觅食。我个人在多数情况下会选择4.5米长的竿子,在无法触及理想水深的地方会使用最长7.2米的竿子。气温的高低也会影响竿子的选择,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使用稍长的竿子更为合适;若气温高于15摄氏度,较短的竿子更适宜。选择竿子的调性应该偏低,这有助于保护鱼线,因为黄尾力大,硬竿容易造成线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