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野钓位置选择,这几个地方是天然窝点和鱼道,爆护很容易
今天就直接进入主题,不再赘述基本的钓鱼原理和鱼的生活习性,常听蓑笠哥的朋友们应该已经相当熟悉了。我们今天主要分享几个秋季容易钓到鱼的地点,只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去钓鱼,你一定能有所收获。秋季虽然气温变化大,但具体钓点的选择和使用将在文中详述。 秋季水口附近鱼群多 秋天,鱼类通常会顺流而下,尤其是鲫鱼,紧随其后的是鲤鱼、胡子鲶和黄骨鱼等,但不是整个秋季这些地方都有鱼。早秋时,有些地方冰尚未完全融化,而其他地方气温可能已达到20摄氏度左右。鱼儿不会按季节活动,它们更关注的是水温范围:13-25摄氏度是它们活跃繁殖的时期。 那么只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找到水口附近的钓点就行了吗?显然不够,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必须是下雨动流的日子!平时水口附近虽然也有鱼,但数量不多,特别是在温度下降或持续降温时,这些地方很少有鱼。但如果下雨后水流动起来,尤其是带着泥沙的流水之后,这些地方就会聚集大量鱼群:雨后鱼群会顺流而下到草滩、浅滩产卵,雨停后水流减小,它们会返回。 水口附近总是鱼的必经之地,有时即使水流并不强烈到足以让鱼群顺流而下,这里也会聚集大量鱼群。这时鱼儿主要是觅食,虽然它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寻食,但使用蚯蚓或红虫更有效,浑水和有水流的情况下,蚯蚓是最佳选择,即便使用饵料,也建议选用颗粒饵料。 在水口附近钓鱼可以打窝也可以抽窝,但推荐抽窝,因为水口附近的水流较强,抽窝可以让饵料传播更远,形成鱼群的觅食路径,这样可以显著提高钓鱼的效果。如果你比较懒惰,打窝也可行,但最好分次进行补窝。通常我会使用两根钓竿:一根长竿抛到中间水域,使用红虫、蚯蚓或颗粒,红虫和颗粒容易吸引鲤鱼和大鲫鱼,蚯蚓则更适合钓胡子鲶和黄骨鱼。短竿则用于常规钓法,长竿则主要是观察浮标的变化。 需要提前说明的一点是,水口附近水色变黄时,可以钓到大鲫鱼、鲤鱼、黄骨鱼和胡子鲶,但如果水清澈时,这些鱼的数量就会减少。虽然仍然有鱼,但清水时,白条、鲮鱼、罗非鱼、船钉子等更常见,具体情况还要看这个水库的鱼种。 秋季水库、湖泊上游的河段鱼群中转站 这里特指水库和湖泊,而不是其他地方,因为江河的大部分缓流区域用处不大。秋季鱼儿需要繁殖,它们会选择草多的支流,不会在江河的主流区域逗留太久,但主流也不是完全不能钓鱼,这一点稍后会提到一个特殊的钓点。 大型水库的上游入水口可能会有很多由水流冲积形成的小湾和坑洼,在早秋时,鲫鱼和鲤鱼会顺流而上,然后在这些地方停留等待机会。尤其在晴天,水质良好时,你可能能看到成群的鱼从浅水区冲过去,它们在等待下一场雨,然后继续向上游迁移。这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机会,但这些地方的鱼不如水口附近那么多,有时有鱼有时没有,未被电工打扰的情况下,一次钓上十几斤是很常见的。 这种中转地点尤其适合那些平时水量较小、上下游水位差较大的地方,因为没有水流时鱼儿无法上游,但它们知道水一旦上涨就可以继续前行,所以会提前在这些地方等待,一旦水位上涨就会顺流而上。因此,你可以寻找江河支流的深潭或大湾区,这些地方不需要考虑水色,鱼儿在这里不会特别活跃,但肯定会觅食。 中转地适合使用漂流钓法,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流可能不稳定,无法保持浮漂稳定,在一些大湾子水流较缓的地方可能可行,但不太理想。漂流钓的方式是使用稍长的竿子上游抛投,让它慢慢向下飘,这样在漂移过程中吸引鱼儿上钩,最好使用红虫或蚯蚓作饵。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夏季钓鱼的三个秘密钓位让高温天爆护成为现实!90%钓友不知道
- 夏季钓黄辣丁的3个“夜战秘籍”,90%钓友不知道的爆护诀窍!
- 什么漂相中鱼率高?何时放口?何时打第一口?
- 盛夏钓鱼,学会4个万金油招数,出钓不走空
- 野钓找鱼窝,4大黄金法则,爆护地形不难找
- 夏季钓鱼“致命陷阱”:小钩秒切大钩没口?3步教你选钩稳中鱼!
- 说多了都是泪!钓鱼人踩过的5大深坑,改一个渔获多一分!
- 夏季晨钓黄金法则:下竿先试半小时,不打窝反而爆护?
- 钓底、钓浮、钓离底:三种基本钓法,解锁全水层鱼群!
- 夏季野钓,只有这种位置鱼最多,天气越闷越好钓!
- 夜钓灯颜色选错,渔获少90%!这3个“潜规则”必须知道
- 钓鱼3大“智商税”?不妨试试这3招,省钱又管用,老钓友都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