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鱼进窝却不吃饵?其实是这四个原因造成的,不清楚的来看看
新手钓友在初学钓鱼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个问题,眼看着窝子里有鱼星,就是看不到浮漂有动作。这是什么情况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有鱼进窝却不吃钓饵? 第一、线组搭配不合理 无论什么季节垂钓,都要讲究线组的合理搭配。线组搭配不合理,最容易出现明明有鱼咬钩,却看不到漂相的情况。比如:浮漂和铅坠的搭配不合理,铅坠太轻,浮漂太小,造成水线没有绷直,这样即使鱼咬钩了,信号传导到浮漂上,也就慢了很多拍,甚至完全没有动作显示。另外主线与子线,子线和鱼钩子的搭配不合理,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钓友们在确定有鱼进窝的情况下,如果看不到浮漂有动作,不妨先检查一下线组是否搭配合理。 第二、不利天气的影响 夏季炎热天气和雷雨天气会比较多。天气闷热,气压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就会减少,造成鱼儿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我们经常能在这种天气能看到鱼儿集体浮头透气,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好吃的诱饵也无法让其开口。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避开不利的天气,选择适当的时机作钓。比如高温天可以钓早晚或者夜钓,大雨和雷雨天气可以钓天晴以后等。避开不利天气的影响,在鱼儿活跃度高的天气垂钓,鱼儿咬钩吃饵的频率就会正常。 第三、窝料的使用不当 打窝主要是起到诱鱼、聚鱼和留鱼的作用,最终目的还是引诱鱼儿咬钩吃钓饵,但是如果打窝用量过多或者过于频繁,势必会造成鱼儿只吃窝料而不吃饵料的后果。那么打窝的时候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打重窝,可以勤补窝,但是要注意补窝的时机。让鱼能吃到窝料,即吃不饱,又不愿离开,随着鱼儿越聚越多,咬钩吃饵的频率也就会慢慢增加。可以试下小编特制窝料的使用方法,首次打窝40~80克,打2~3个窝,每2~3小时补一次窝,诱鱼、聚鱼和留鱼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四、饵料的配比不对 有鱼群进窝了,但是饵料的配比不对路,也会造成鱼不吃饵的尴尬局面。比如饵料状态太硬,造成入口性差,鱼儿无奈就只能去抢食窝料。还有饵料过于雾化,会引诱很多小杂鱼抢食,大鱼虽然进窝了,但是奈何抢不过小杂鱼。再有一个原因就是饵料的味型不对,比如腥味过多,因为过腥的饵料容易招来小杂鱼,有鱼进窝却不吃饵,很大的问题出在小杂鱼闹窝,大鱼其实更倾向于腥味和香味配比适当的饵料。这时只能改换饵料,在饵料搭配时可以遵循“香多腥少”的原则,反复多次试验对比,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也可以参考小编特制饵料配方,合理搭配香腥味型,减少小杂鱼的骚扰,达到诱钓结合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再次遇到有鱼进窝却不吃饵的情况时,就有办法应对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钓友们一些启发。如果有新手钓友,想要提高钓技,增加鱼获,欢迎和小编交流,学习实用的钓鱼技巧,一对一指导教学。 |
- 上一篇
想学钓鱼,找个老师带还是自学?给你一点小建议
想学钓鱼,快速掌握钓鱼技巧,建议你找个老师带,第一、找老师带有了学钓鱼的想法,一定是找个老师教。我学钓鱼时就找了老师,可以说是个钓鱼老手,如果你身边有比较好的亲朋好友擅长钓鱼,那我建议你首选拜师的方式。还是建议你宁可花点钱找个好老师,第二、网上自学有人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个别人根本不会钓鱼,随便抄来几篇文章改头换面,误导新手走弯路。把技巧讲的天花乱坠冠,片面内容太多,有些技巧确实讲的不错,
- 下一篇
夏季野钓想要有好的鱼获,有这么几个好钓位,一定要趁早抢到
水表温度也比较高,遇到雨天外出钓鱼,水中含氧量又不足。可以说夏天野钓是真的挺难的,第一、有阴凉的位置夏季野钓户外自然水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中暑,鱼类同样也愿意在阴凉之地栖息,桥墩下、树荫浓郁的地方。由于经常有钓友在这钓鱼,鱼群习惯到这里觅食,发现老钓友扔的饵料包装,另外喜欢夜钓的钓友,第三、富含氧气的水域夏天的鱼难钓,难就难在闷热天气多或者雨水天气多,水中容易缺氧。找流动的活水钓鱼,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