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迹象外加一个技巧,轻松分辨,到底是还是鱼群离底
在大多数钓友的认知中,底栖鱼,就应该在水底游曳、觅食,所以我们钓鱼,多以钩饵落底为主;但是,鱼群并不可能时刻都在水底,总会因为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原因离开水底;这也是我们钓底久守无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到这种时候,钓离底,似乎就成为了我们必须的选择;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么钓鱼也就没有这么大的乐趣了,就是因为久守无口,一旦钓点的浮漂有了些许动静,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窝子里小鱼闹窝,还是鱼群离底,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验证一下,到底是小鱼闹窝,还是鱼群离底,这无疑就能让我们在久守无口的时候,不管是进还是退,都有了操控的余地,可是,钩饵、窝料都在水下,我们的肉眼无法直接观看水底,到底怎么办呢?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迹象外加一个技巧,对比一下,就能确定,到底是鱼群离底还是小鱼闹窝了; 迹象:观察是否有小鱼闹窝的类似漂讯钓鱼,不管是什么样的钓法,只要用到了钩饵、铅坠、鱼线,就必然有部分水线在水中,所以,如果有鱼群进窝,哪怕进窝鱼的密度并不大,也必然会出现蹭线、撞漂等迹象,但是,这种迹象,很容易和小鱼闹窝的动静混淆; 当然,要说区别肯定还是有的,比如小鱼闹窝时,闹的比较厉害是时,往往会拖着浮漂有各种漂讯,什么黑漂、顶漂、移漂,只有想不到,没有小鱼闹窝做不出来的漂相;其共性就是漂讯非常浮夸,怎么离谱怎么来; 但是,如果进窝的杂鱼密度不大,个头不小,其闹窝造成的漂讯,则和鱼群离底非常类似,也会是点漂、移漂,而且幅度非常小,和鱼群蹭线、撞漂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差异; 技巧:一把干撒饵,就能判断出到底是小鱼闹窝还是鱼群离底一旦我们观察到,钓点的浮漂出现了类似闹窝迹象,但是浮漂产生漂讯的幅度并不怎么大,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小技巧来区分,到底是小鱼,还是鱼群离底; 具体做法很简单,我们可以直接打湿单手,然后单手抓一把粉饵,用力捏成团,然后抛到钓点附近,仔细观察浮漂的动静;如果是小鱼闹窝,则会因为半干的粉饵疯狂抢食,导致浮漂马上会出现加大的波动,虽然不会拉动浮漂产生较大的漂讯,但是点漂、移漂的动静会大很多; 如果是鱼群离底,则没有任何动静,毕竟只有小杂鱼才会对溶散极好的雾化料感兴趣,离底的鱼群,对干散的粉饵,没有任何兴趣,如果饵团捏的硬实点,还可能会因为受到惊吓,原本有些许的动静,会马上停止,过上一会,才会继续聚集到窝子附近; 通过一个迹象外加一个迹象,我们就能精准的判断出,鱼群是离底还是窝子里没有鱼,剩下的操作,就变的简单了,如果是小鱼闹窝,我们可以钓滑铅、钓重铅,都是有效处理手段;如果是鱼群离底,我们改为钓离底、打浮、打飞铅,都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归根结底,鱼情只要判断准了,钓鱼就不难,鱼情判断不准,那钓鱼真的就很难了。 |
- 上一篇
为何一年四季的午间鱼,都不容易钓,原来原因是这些
是温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底是如何影响到午间的鱼,方向一、气温导致水温发生了变化,鱼需要适应这种温度变化鱼是变温动物,鱼对水温的变化,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一旦水温变化超过了自身感应的阈值,导致的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导致的水温变化,因为昼夜温差导致的世界变化,导致的上层水温和中下层水温发生变化时,以季节、时节、昼夜、极端气象出现时,午间鱼鱼口情况不同验证;午间鱼口全无的时间周期,
- 下一篇
子线到底用多长?没有定数,根据对象鱼和钓况灵活选择
今天蓑笠哥根据不同的调漂方法和不同的对象鱼来谈谈自己的经验。调灵调钝子线长度区别很大这个是避让的,钩子上稍有动静都能很好的传导到浮漂上面来。只不过太长的话传导稍慢,子线过长有可能鱼儿吃死口了浮漂都没有太大的动作。这种情况子线短的好处就出现了:子线材质不同长度不同不同对象鱼子线长短不太一样这一点更多的是对黑坑来说吧,下面对几种常见的对象鱼使用子线长度的一个建议,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