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钩中鱼的频次不同,来判断钓组的灵钝
钓鱼圈子里有这么句话,上钩中鱼,钓组偏灵,下钩中鱼,钓组偏顿,根据鱼唇中钩的部位,从而就能判断钓组的灵钝,进而做出微调,能有效的微调钓组,提高中鱼率,这个观点,是对还是错呢? 要说现在比较流行的日式鱼钩,甭管什么伊势尼、伊豆、关东亦或者其他钩型,总也脱不开钩尖轻盈,钩底、钩柄粗而重,这样我们在饵料附钩后,当鱼吸食钩饵时,会因为重心、重量差异,钩尖必然先被吸进鱼唇; 当鱼含着鱼唇,带动铅坠、浮漂,产生漂讯,提竿刺鱼后,多半是钩尖刺中上唇居多,但是,到底是上钩中鱼多,还是下钩中鱼多,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 只有搞明白不同情况时,鱼唇分别被上钩刺中和被下钩刺中,钓组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这样,才能判断,上下钩中鱼频次的不同,适时的钓组,到底是灵还是钝; 弄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理清三个中钩鱼口概念,什么是正口、偏口、锚鱼。 鱼钩刺中鱼唇的部位不同,就说明鱼在吸食钩饵,亦或者游经钓饵附近时,干扰了静态平衡的钓组,产生了漂讯之后,当我们提竿刺鱼时,因为钓组子线弯曲程度不同; 产生的讯号损失不同,所以刺中了鱼的不同部位,通过观察、统计这些中钩部位的不同,然后再统计上下钩中鱼的频次,然后微调之后,有效改善中钩率,及缩短连竿的间隔,这样,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正口、偏口以及锚鱼在分析上下钩中鱼时,钓组的灵钝之前,必须要搞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正口,正口,就是鱼钩刺唇时,正好刺中鱼的上唇居中位置,除了这个位置以外的任意其他位置,都被称为偏口; 就算鱼钩刺的比较深,亦或者特别浅,也不被认定为正口,而刺中鱼唇以外的部位,如鱼身、鱼尾、鱼鳍,统统都认为是锚鱼,只有明确这三种鱼口概念,我们才能根据中钩鱼口,判断出钓组适时的情况; 正口、偏口、锚鱼的出现原因是因为子线的弯曲程度不同正口形成的原因很简单,钩饵落到了鱼群最密集的水层,所以鱼能不怎么费力就将钩饵吸入鱼唇,当鱼吸入鱼唇,带动铅坠、浮漂的讯号,以最小的讯号损失传到浮漂,我们及时提竿; 提竿施加给线组,一直到鱼钩刺穿鱼唇,也几乎没怎么浪费施加力量的同时,鱼钩正好刺入鱼唇上部居中的位置,可以这样说,正口形成的诸多因素,是由若干个刚刚好组成的; 子线弯曲程度刚刚好,水线和地面的角度刚刚好,水线的长度刚刚好,甚至风线和漂座之间的弯曲程度也是刚刚好,我们的调钓,说白了,也就是需要做到这些刚刚好的细节; 偏口、锚鱼,则多是因为上述这些刚刚好的细节,恰巧不那么合适,如子线过于紧绷,提竿后鱼唇被刺中的位置较浅,甚至有可能刺中但是刺不穿,导致频繁跑鱼; 饵子线过于弯曲,则有可能导致鱼钩刺中鱼唇侧面、下面,更有甚者,如子线过长且完全躺底,进窝鱼的密度又比较大,则又有极大的可能性鱼钩挂中鱼身、鱼尾、鱼鳍; 小结:子线的弯曲程度,非常影响鱼钩刺中鱼唇的位置,连续的偏口、锚鱼出现时,就必然说明子线的弯曲程度出现了问题,此时就应该结合上下钩中鱼的频次,适当的做出微调; 上下钩中鱼的频次不同,体现了钓组的灵钝当上钩中鱼比较频繁时,则说明鱼在吸食钩饵时,费的力气并不大,换而言之,上钩和水底几乎没什么摩擦力就被吸入鱼唇,显然此时上钩要么轻触底,要么离底; 如果连续中鱼都是正口,那么此时调钓,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诸多细节都刚刚好,但实际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实战中,这几种情况,就比较多了: 1、上钩中鱼多且偏口居多 如果上钩中鱼多,但是多打偏口,则说明子线偏短,而且钩饵离底,进一步分析,钩饵落点的水层,可能比鱼群实际的水层要偏高一些,子线过于紧绷,且离底的间隙比较大一些,提竿时总是打偏口比较多; 建议:上推浮漂1~2目的距离,让钩饵离底近一些,再试上几竿,一直到上钩连续正口为止就可以了; 2、下钩中鱼、多为正口 如果连竿中鱼3次以上出现这种情况,那多半是子线弯曲的太厉害,甚至双钩都已经躺底了,因为只有这个状态的双钩,鱼在吸食钩饵时,钩尖才不会朝上; 建议:处理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下推浮漂,一直到上钩中鱼,而且是正口;第二种,增加双钩钩距,调整钓目,钓目增高2~4目,然后观察一下上钩还是下钩中鱼,扩大2~3个钩距,基本上会恢复到上下钩中鱼比例差不多,这样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下钩中鱼,就上推浮漂1~2目,一直到上钩中鱼为止; 3、锚鱼居多,跑鱼比较频繁 这就是典型的子线太长,而且子线过于弯曲,因为进窝鱼的密度比较大,铅坠把线组锚在水底,进窝鱼来回蹭线,导致有漂讯,提竿时鱼钩锚鱼了; 建议:先缩短子线,至少缩短四分之一,如果有连续的鱼口,观察是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如果还是下钩中鱼,那就继续调整钩饵离底,一直到找到连续正口; 如果有鱼中钩,跑鱼也有,那就是子线过于弯曲,浮漂上推,亦或者铅修剪铅皮,增加调目,然后一直到连续2~3竿上钩正口为止; 4、上唇中鱼,中钩部位比较深,但是上下钩都有中鱼 这是是子线太长,且子线弯曲比较厉害,最关键的是饵料太轻,导致钩饵被吸食到了过深的部位,一直把子线拉紧了之后才有漂讯: 建议:先调整饵料比重,增加饵团体积,如果还有这种现象,就下推浮漂,调整,一直到有正口出现为止; 总结浮漂相对于钓组的灵敏度而言,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界限,来划分灵敏度,所谓的灵钝,都是自己强加的,到底是上钩中鱼,亦或者是下钩中鱼,如果不结合鱼唇中钩部位来说,基本上就和耍流氓一样; 我们在实战中,之所以关注这个细节,说白了,就是基于上钩正口中鱼这个标准,通过微调,将偏口、锚鱼、跑鱼等,转为连竿正口中鱼;要不然上钩偏灵,下钩偏钝,只有两个鱼钩,不灵不钝刚刚好,不就变成悖论了么? |
- 上一篇
5个钓鱼小常识,主线上多加个插漂座,省事又耐用
刚下杆朋友发现忘带了线组,装两个漂座可能是和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因为我一副线组常常会和不同的浮漂进行搭配,用细漂脚经常担心漂座固定不住,力道一控制不好就可能捅穿了;而是会由于插漂座尺寸太小而捅裂。刚开始我也是一副线组装一个插漂座,装个新漂座然后再把太空豆撸回去,可这样和新做一副线也没多大区别,如果你装一个漂座很有可能鱼一条没钓到,钓鱼小常识之线组的制作无论是网上还是实体店都有售卖成品线组,
- 下一篇
学会这样的钓鱼思路,时间减半,渔获翻倍
总是在盲目的追求什么钓鱼产品比较好用。你去买回来发现还是一样钓不到鱼。或许你能钓上些鱼!可能有的钓友就会问。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钓鱼思路,有很多新手钓友基本都是一到达水域,就开始找寻钓位直接开始打窝调漂开饵作钓,这个时候他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窝点没鱼。于是又开始想是不是我的饵料味型不对。我想每一个钓鱼新手应该都这样做过吧,其实遇到这种没口现象时。可能是因为天气鱼情有问题,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