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位置连续作钓多天,鱼却越钓越小为什么
前两天和朋友钓鱼的时候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村里有一个荒废的小水库,里面鲫鱼密度很高,刚开始去钓的时候还经常能上二三两的,但后面是越钓越小,大概钓了四五天以后就全变成了麻将鲫,这是为什么? 我:哪有为什么,都被你钓光了呗,大鱼钓完了,肯定就只剩小鱼了啊 朋友:我才钓了几条鱼啊,而且这好歹是个水库,虽然范围不大,但也不可能只有一两百条鱼吧。 我:那要么是被电工“扫荡”过了,或者网过也没准。 朋友:不可能,这个鬼地方偏的很,正常人不会上去,我去了那么多次别说电工网工了,连钓鱼的人都没有。 我:那意思是说你不是人咯,至少不是个正常人? 朋友:...... 同一位置连续作钓多天,为何鱼越钓越小?水库也好、鱼塘也好,甚至江河之中都有这种现象发生,即刚开始能钓到很多鱼、鱼的个头也偏大,但天天钓,鱼就越钓越小、也越钓越少。江河范围广、跨度大而且水是在流动的,故情况比较复杂咱们先不说,先来说说水库和鱼塘吧,这类地方相对比较封闭,讲起来也方便理解。 水库和鱼塘,只要是没人养殖的,那可以确定里面鱼的数量就是固定的,所以钓一条就少一条,钓得人越多、水面越小、鱼总体的数量越少,那么资源败的就越快,可能几天后渔获就会变差甚至空军而归。当你的鱼越钓越小、越钓越少或者空军开始变多的时候,并不能说里面的大鱼一条都没了,有肯定是有的,光靠垂钓就想把水里的大鱼全钓完那是件很难的事,钓况变差的原因只是大鱼数量少了以后,其他个体大的鱼就会比较警惕,进窝吃钩的概率也会变低。 尤其是那些被钩伤锚跑的鱼,它并没有离开,还在窝子附近徘徊,只不过不再轻易吃钩。鱼儿们生活在一个水域,不可能全部扎堆在一个地方,它们也有领地划分,除非你把这个地方的鱼全部钓完,那其他地方的鱼可能会过来占位,如果你没把这个地方的鱼钓完,只是把它钩伤了,那它就不再轻易吃钩,但地方它还是占着,其他鱼也不会过来。当然这也得看鱼,得是那些领地意识比较强烈的或者个体比较大的鱼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朋友说他钓的那个水库比较偏,电鱼网鱼的没有,其他垂钓的人也没有,水库鲫鱼的密度比较大,可是钓了几天就不行了,鱼越钓越小。我问过他去那么多次是不是都坐一个位置,他说是的,因为那水库没人打理、地方又偏,所以杂草树枝很多,没几个地方能坐,他也懒得重新开辟钓位,每次只在一个地方钓。 水库没人管、鱼的密度又高,那么里面的鱼应该比较缺吃的,所以刚开始钓能钓好并不奇怪,钓了几天以后,鱼个头变小了,不是水库没大鱼了,而是他那钓位附近的稍大个体的鱼被钓得差不多了,而且他每次也不打窝,直接是用饵料抽窝,钓完也是直接走,不补窝。 无论在哪里,大鱼的数量总要比小鱼的数量少,而且个头越大的鱼也越警惕,假设他的钓位附近原先有100条二三两的鲫鱼,但80条都被他钓完了,那剩下的20条吃食就比较警惕了,即使想吃也抢不过成群的小鲫鱼。 面对鱼越钓越小,应该如何应对,你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调整像我朋友这种情况,整个水库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里面鲫鱼密度很高,而钓的人只有他一个,那明显可以确定里面大鲫鱼还是有的,这种情况下要改变现状比较容易,那就是换个钓位。 正如上面所说,一个水域中的鱼不可能都扎堆在一块地方,肯定是分布在各个角落、且远近深浅都有,一个地方的鱼被你钓得差不多了,那就换个地方再钓,第一天钓不着没关系,打个隔夜窝,第二天早点来肯定有收获。 如果钓位太少不想挪地方,那就换一只长竿,鱼竿越长钓得越远,相对来说也是扩大了搜索范围。有经验的钓友应该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水域本来很好钓,但由于钓的人太多、鱼明显不够分了,于是有人就开始用长竿,比别人钓得更远、鱼个头和数量都会有所提升。 不换位、不挪窝、不用长竿,还想钓大一点的鱼怎么办?不止是我朋友遇到的这种情况,比如说一个小野塘,资源很好大鱼也很多,但由于钓得人太多,把大鱼都钓光了,后面再去钓都只有小鲫鱼、小餐条咬钩,这种情况也可以用我接下来要说的办法。 我上面说了,一个塘只要不电不网不用抽水机,那要想把大鱼完全钓完是不太可能的,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钓不到只是因为大鱼数量减少或者鱼变滑、不再轻易进窝吃食。这种情况下咱们一定要改变窝料和饵料,钩线漂能细当然好,但我觉得这不是关键,你先更改打窝思路和用饵,如果不行再配合小钩细线。 在大鱼数量少小鱼闹窝严重的情况下,窝料我认为是不用打多,但一定要打硬一点、不容易被啃食的东西,比如谷子、麦子、老玉米,最好能够发酵一下,因为发酵的味道可以模拟水下食物腐烂的味道,能够降低鱼的警惕性。用谷麦等杂粮打窝,每个窝只需要一两把即可,有条件最好做三五个窝,没条件就算了,打完窝不要急于开钓,要给大鱼一个试探时间。 大概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后就可以下杆了,饵料也不要用商品饵,最好也是用麦子、玉米这种东西挂钩,钓鲫鱼可以用米饭,或者你用白面单开,搓一个小小的饵团在钩上即可。如果这个时候有小鱼闹窝,你不需要用太心急,把浮漂调高点,前期尽量减少起杆,遇到强有力的顿口或黑漂再起杆,目的是把频率降低,这样才有利于大鱼进窝,如果你用麦子米饭挂钩,小鱼不闹、大鱼也不吃,那可以适当逗一下,提逗、平拖都可以,幅度不宜过大,五六分钟逗一次即可。 说完水库和野塘咱们再来说说江河江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相对会好一点,因为江河范围大、跨度大、水又在流通,所以鱼也是在动的,有些位置附近没有鱼、也没有鱼窝,你能钓到只是因为这个地方是鱼道,鱼在巡游的时候路过才进窝吃饵。 如果是一些范围很小的野河,水不怎么流动,同时水下地形复杂、障碍物很多,那么鱼就会做窝,它就会像上面说的水库、野塘那样划分区域,在自己的地盘待着,这种情况下你要是连续在一个地方钓好多天就会出现大鱼被钓得越来越少、渔获越来越差的现象。怎么才能改变现状呢?通常要等下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下游的鱼逆流而上,这样情况才会发生好转,老钓位又会有新鱼补充。 如果不下雨不涨水,鱼越钓越小越钓越少,能够采取的办法基本和上面一样,要么换个位置钓,要么转变做窝思路和更换饵料,把窝点附近剩下的几条鱼给钓走。 如果是桦尖、宽变窄窄变宽、岸边树荫区等等的地方,这种地方一般鱼不做窝,只是会巡游路过或是短暂停留,那么渔获可能不会特别好,但钓起来并不难,你只要每次钓完以后再补充足够多的窝料就可以。只要晚上不走水、没人去钓或是电,那么第二天你再去一般马上能钓到,因为有吃的,鱼就会留在附近,夏天温度高、水温变化大可能不明显,春季冬季很明显。 举个例子: 前年冬天,我在村口的野河连续钓了好几天,我选的一个位置岸边都是水草,窝点外面又是一堆水草,也就是说我就钓水草与水草的缝隙中,这种地方基本都是鱼必经之路,水深虽然只有一米多,但我钓得却很好。我钓的第一天渔获其实很平常,就一二两的鲫鱼钓了七八条,钓完后我用发酵麦子打窝,打了三四把,第二天再去钓鱼个头就大了,三四两半斤的都上了,后面就一直延续这个套路,钓完就用麦子打窝,饵料就是蚯蚓,每天钓每天有,一斤重的大板鲫都上了两条。 过了几天我回杭州工作就钓不了了。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走后第二天就有人去接窝,他那天钓了几十条大鲫鱼,野河能有这个收获任谁都开心,于是他天天去,但可惜的是后面一天比一天惨淡,就钓了两三次吧就不行了,原因也很简单,他每天钓完就走,不打窝,只是下杆的时候撒两把酒米,这样诱鱼的效率就降低了很多,和我文章开头提到的朋友那情况差不多。 写在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一个地方钓久了鱼越钓越小,要么是整个水域里的大鱼数量减少了,所以增加了作钓难度;要么是这个钓位附近的大鱼被你钓得差不多了。应对的办法有:1、换位;2、换长竿;3、换打窝方法和饵料;4、找鱼道,每次钓完后补适量窝料,增加诱鱼的时间。 |
- 上一篇
浅水好钓鱼,但这4件事你不可不知
水越浅肯定是越好钓也是越方便的,没鱼往深了钓每次移动浮漂20公分,也就意味着单位水域鱼的密度变高了。鱼可躲藏的地方也会变少。比如水越深鱼的胆子越大、水越浅鱼的胆子越小。那么鱼从小在这种地方生活的话胆子会比较大,会游到岸边找东西吃,而且这个塘里没水草等障碍物,这四条弄错一件可能就和大鱼无缘了•先说选位:因为天气不好的时候鱼不太愿意开口,深处没有就钓浅,这种鬼地方鱼肯定躲在远处,
- 下一篇
钓鱼时子线总是缠绕,学会这样做,你再试试看
上鱼时还容易出现切线跑鱼的现象。直接换掉又感觉有点浪费。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一些小河沟作钓,因为正常的立漂首先一个浮漂长度就要去掉三四十公分的水深,子线都容易缠到浮漂,起杆一定不要让铅坠瞬间出水,那在抛竿时就容易出现两根子线相互缠绕的现象。所以没必要用得太长,起杆力道想要避免子线缠线的概率,从根本上就是要控制自已的抛竿手法和起竿力道。都喜欢把竿稍给它拉成弓形,借助竿稍的弹力把线组直接给它弹出去。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