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补窝就停口,难道真的是动静太大吓着鱼了么
钓鱼要打窝,打了窝之后才能有效诱鱼、引鱼、聚鱼,但是打窝这个事,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次打很多,然后钓好几天; 先不说窝料太多,在水底下会不会变糗、发酵,进窝鱼如果可劲的吃窝料,那钩饵被进窝鱼吞食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了;但是,一讲到补窝、续窝,就要谈及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补窝的动静,万一太大,会不会惊吓了进窝鱼群,比如补窝就停口这种现象,并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噪音惊吓进窝鱼这种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凡都知道,鱼的嗅觉很发达,鱼的视觉,对鲜艳的色差,也非常敏感,那么,鱼对声音的刺激,是不是和嗅觉一样灵敏,当周遭环境噪音或者动静太大,到底会不会惊扰鱼群呢? 鱼的听觉系统由三种听觉器官和神经末梢组成鱼因为常年生活在水中,外耳严重影响其在水中的游曳,所有的鱼,几乎都是没有外耳的,但是,通过生物解剖和生理实验,却发现鱼是存在内耳这种器官的; 鱼的内耳非常灵敏,在15~1200赫兹之内的音频,都能够捕捉到,有国外的实验室做过实验,当周围环境极度安静,鱼能捕捉到高空100米左右飞鸟在空中掠过的音频; 鱼类因为身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值不大,当有声音传导的时候,声波会直接从鱼的头盖骨传导到鱼的内耳,也就是骨鳔类球囊; 除了内耳,鱼还有辅助听觉器官,就是侧线和触须,鱼的侧线分布在鱼体的两侧,侧线上下分布着非常发达的神经末梢,当水中的频率发生波动和变化时,鱼能及时通过侧线感应到; 而鱼的触须,也有类似的功能,这三种听觉器官,当附近的水面,受到外物压迫,导致水中固有频率发生变化时,鱼因此而感应到水中变化区域,具体的方位和距离; 小结:鱼是一种低级生物,但是并不代表着低级生物丧失了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经过生物学的解剖、生理实验已经证实,鱼的听觉神经是非常发达的; 鱼类的听觉特性,包括了听觉的阈值,环境噪音对听觉的影响,声源的定位、以及对相关声音学习、记忆等功能;按照听觉能力划分,骨鳔类中鱼种听觉最灵敏,非骨鳔类次之,无鳔类听觉能力你最差; 注:世界上大多数淡水鱼都属于骨鳔类鱼种,非骨鳔类鱼种,大多生活在海洋。 为什么声音源过大,会惊吓鱼群按理说,鱼的脑容积并不大,就算听觉发达,能判断入水异物噪音源和噪音方位,也不可能判断出是否危险,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一旦噪音源分贝值巨大,就很容易惊吓鱼群,那么,这种现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一、鱼的听觉有阈值 所有的神经器官,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都会有承受阈值,比如人的听觉阈值,就是150分贝,不管是什么声音,一旦阈值超过了150分贝,就有可能破坏人的听觉器官,严重点会致死; 鱼的听觉阈值,以胭脂鱼为例,通过插入皮下电极测试法,胭脂鱼的听频分贝,是100~5000赫兹,听觉阈值大约接近70分贝,简单点说,就是当声音远超过70分贝; 胭脂鱼的听觉器官就会被破坏,甚至会直接死亡,而不断降低声音源分贝值,一直降低到20~30分贝左右,参与实验的胭脂鱼,才回复正常状态; 而大多数淡水鱼的听力阈值,基本上是比较接近的,那么,简单点来理解,就是轻声细语,差不多就是30分贝左右,而冰箱在夜间的电机运转声,就是40分贝左右; 在30分贝左右,鱼是可以接受的,而超过40分贝,鱼就会感到不适,超过50分贝,就会让鱼群受到惊吓,开始逃窜; 原因二、鱼可以对声音种类进行学习、记忆、遗传 现代生物学表明,鱼是自然界中,显性DN甲基化遗传的最大种类,那么用简单的、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鱼是可以进行隔代遗传的; 遗传些什么内容呢?就是影响到种族安危的声音、信息、影像,在生殖的时候,就会通过DNA甲基化,在不影响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象的一种化学修饰方法; 在直白点,就是上一代鱼种,在经常性遭受外界威胁后,会将威胁源的声音、图像、信息素,直接记录在DNA中,下一代被繁殖的鱼种,从出生时,就带有记忆; 当遇到记忆中的声音、图像、信息素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进行躲避,而声音源的特征,远比图像、信息素更为清晰,相应的,一旦周围环境发出符合记忆的噪音源,那鱼群自然是有多远跑多远; 是不是声音大,就一定会惊吓到鱼群呢?曾有钓友留言,说自己就喜欢在海港、码头等地方垂钓,而这些区域,经常响起船舶的汽笛声,其分贝值甚至都有200多,可是一样会有大量的鱼群进窝; 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有些工地、厂房、车间附近的水源,明明噪音源持续、分贝值也很高,可以适当打窝之后,聚鱼、上鱼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其实,这就要说到鱼的适应性,鱼和人不一样,人觉得周围的噪音源太大,可以投诉、可以搬家,而对鱼来说,除了适应,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我们在实战中,并不是说,只要有噪音源,就不建议出钓,而是需要观察,是不是有持续的噪音源,如果是持续的噪音源,那就没什么关系,该怎么钓就怎么钓; 持续的噪音源,已经让鱼习惯了有规律的高分贝噪音,鱼可以通过远游、深游,栖息在水草丛、障碍物附近,来避开噪音源;反而是偶然、无规律的噪音源,这就不适合垂钓了; 因为无规律的噪音源,让鱼无所适从,所以只能远远的避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靠近高速的河流、河道,往往都没什么鱼口的原因,而工地、车间、厂房、海港、码头等固定噪音源的水域附近,几乎没什么影响; 最后:鱼的大脑容积很小,所以谈不上什么智商,但是,正是因为鱼的生存环境、生存能力很糟糕,按照物种进化的原则,鱼会进化出很多灵长类生物都不具有的种族优势; 比如低频声音捕捉,用来逃避空中和水中生物捕杀,比如发达的嗅觉,可以在很远的范围内就寻觅到食物,比如DNA甲基化遗传,可以通过DNA序列的化学干涉,将危险的信息遗传给下一代; 当然,我们作为万物之长,正确认识、认知即可,没有什么必要针对鱼的这些特性,针对性的去做什么,毕竟钓鱼只为休闲,大家了解这些常识,做个知识储备即可。 |
- 上一篇
作钓目标鱼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有了目标那么接下来能不能达成最关键的问题就来了-前期准备工作。今天就讲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作钓目标鱼的重要性。要想钓到目标鱼准备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个1.情报收集了解即将去作钓的水域有没有你想作钓的目标鱼。又或者作钓当天会不会降温变天等因素。饵料制作有很多鱼种你要想达到有理想的鱼获的话,很多老钓鱼高手能钓到很好的鱼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制的独特窝料和饵料。线组是否符合目标鱼作钓需求,
- 下一篇
冬季钓鱼,子线多长比较合适?野钓客教你!
钓鱼子线的长度是众多钓友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短子线灵敏且到位快,但是诱鱼效果差。长子线比较稳健,摆幅大且诱鱼效果好,只有选择适合长度的子线才能有助于垂钓,冬季钓鱼多长子线适合子线的长短和作钓天气、目标水域及对象鱼都有关系,那么子线的长短应该维持在8-15cm比较适合,冬季钓鱼钓深用长子线,一般1-2米水深可选5-15cm子线,水深在2-3米则可选择10-15cm子线,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钓鱼佬湖中溺亡?老婆带3娃狂找一通,发现他竟和情人私奔了!
- 哪些钓鱼谚语在入冬后不再适用?原因是啥?钓友们别死搬硬套
- 入冬后钓鱼也有“窗口期”,而且比其他季节更明显!
- 为什么现在用蚯蚓钓鱼的越来越少了?原因不禁让人深思!
- 鲫鱼无法抗拒的四种味道,即使在低温环境,这么配饵也好使!
- 补窝对钓鱼有什么影响?补窝不当会成死窝
- 为啥有钓友说,天越冷鲫鱼食欲越强、口越好?真相还是错觉?
- 冬季什么时候钓鲫鱼最好?天冷野钓鲫鱼如何用饵?
- 子线的长短跟钓鱼有什么关系?浮漂的选择与鱼情相关?
- 野钓如何钓到大鱼?做到这几点,钓大鱼也连竿
- 会调漂不一定就能钓到鱼,这些细节不注意,调漂调了也白调
- 钓鱼探鱼器的是非功过,到底值不值得拥有?听听老钓鱼人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