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钓鱼,常犯的四个错误汇总
一、鱼不咬钩狂撒饵 有的钓友在无鱼咬钩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补窝,尤其当别人上鱼而自己不上鱼的情况下,连续不断地补窝,错误地认为鱼不咬钩是窝点没能把鱼招来。我曾经也犯过同样的错,而有位钓友比我更甚,半个钟头里竟然补了五次窝,结果仍然无鱼咬钩,末了还会自我解嘲说:“运气不好,请鱼大爷吃了一顿早饭”。 后来才明白,鱼不咬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钓饵不对路,或许是气候原因和钓点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总不能只在诱饵上考虑,如果把各种条件因素罗列出来,用罗辑思维的方法排除,是不难找到真正的原因的。本不是诱饵的原因,却一味地补窝,鱼饱腹后,更不咬钩,结局只能是自我解嘲。 二、谁上鱼靠向谁 同一水域有不同情况,水有深浅,草有疏密,荤饵素饵等各种差别。这些差别常常会影响鱼上钩。有的钓友在不上鱼的情况下,就怀疑自己的窝点没有鱼,看见别人上鱼就会围拢过去,更有甚者紧挨着别人的窝点打窝,殊不知已迟了一步,犯了时间差的错误(上鱼的势头过了),抛弃原来的窝子,使上鱼的机会失之交臂,同时影响别人的情绪,引发矛盾。 鱼不咬钩,该不该换窝点,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季节、天气、时间、水情、鱼情,应从钓组、饵料各方面去分析,权衡之后再确定是否换窝,即使换窝也不必紧靠别人,别人上鱼,有它上鱼的理由,自己不上鱼自有不上鱼的原因,应分析别人上鱼的条件、原因,寻找条件适合的窝点,上策是开辟新窝,不弃老窝,适时杀一次回马枪,说不准后来者居上。 三、错过最佳提竿时机 有的钓友认为让鱼吞钩越“老”越好。所谓“老”就是推迟提竿时间,让钩进入鱼口的最深处。当鱼漂反应有鱼咬钩时,总是要告戒自己:多等一会,让它吃深一点,结果鱼吐钩而去。其实鱼钩钩在鱼嘴上唇是最妥当的。因其坚韧,不易拉豁,也不易退钩。 如果让钩进入口腔深处,鱼容易警觉会主动吐出,或因内膜组织松散,反倒容易造成脱钩。其次,由于提竿时是瞬间用力,加之钩把的阻挡,着力点正好在钩尖部位,应力却集中在钩的前弯,造成钩弯折断或拉直。如果善于把握提竿时机,钩尖刺进上唇,没有钩把的阻挡,着力点迅速从钩尖转移到钩弯,钩的承重能力就会大得多,反倒不易跑鱼。因此,没有必要等到鱼吃牢。 四、哪里跑鱼守哪里 有的钓友跑了大鱼后会不甘心,总想再钓上它,或者认为有其一必有其二。在自然水域大鱼咬钩,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偶然性的。试想,鱼不迟不早在那个时候,不远不近游到那个窝点,遇上正符合胃口的饵料,许多偶然因素构成了必然结果——钓着了它。可是又因为某些不利因素和人为原因造成了新的必然结果——跑掉了。 我有一位姓黄的钓友更典型,他曾在渠里中钓上一条3千克重的鲤鱼,由于钩线承受力差,遛鱼又不得法,结果鱼跑了之后,他换了一个大钩钓组,在原地守了四天,结果大失所望。究其原因他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虽然改善主观方面的条件,但客观因素不具备,所以空耗时间和精力。 当然,这里不是说在哪里跑了鱼绝对不能守钓,这需要看条件,比如天气条件好,鱼的食欲旺盛,或鱼的密度高,此鱼虽走,但还有彼鱼会来。野钓环境鱼头稀疏梅开二度的几率太低…… |
- 上一篇
钓鱼如何做到不走水?这个串钩绑法别错过
你在绑串钩的时候是不是精彩遇到钩会缠住主线的问题?绑3口钩应对江钓的技术缺陷,先绑好9枚钩。再拉带钩的尼龙线串过人字丫,确定尼龙钩线的长度(钩线过长柔软度好,钩线显得僵硬影响鱼吸口),用钢尺测量钩线的长度再测量主线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之间的距离,要确定主线结与结之间的距离大于钩与结的长度,也可以底下绑个八字环上铅皮座挂铅皮,可以直接当子线连接台钓八字环,
- 下一篇
还在为渔线被切而头痛吗,这样选鱼线再不被忽悠
所以包装好坏不能决定鱼线质量,工艺水平高、材质好的鱼线自然价格就高,材质和工艺水平是决定鱼线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色泽上需要鱼线表面光泽度高。质次价低的鱼线为了保证鱼线拉力,往往是通过虚标线径的方式增加鱼线拉力。0.6号线标记为0.4号线等1.鱼线柔软程度的简单测试截取一段鱼线,这种鱼线自然不能购买。鱼线的柔软度取决于材质的好坏,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