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渔获多,钓鱼跟氧走
钓鱼是一项综合运动,涉及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及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懂得垂钓与水溶氧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钓起鱼来才能得心应手。 钓鱼跟氧走,指的是在垂钓时要选择溶氧量充足的水域下竿。笔者的钓龄长达十几年,在这些年的垂钓经历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仅要至有一定的钓技,还要有应对自然环境的常识。下面,笔者将自己领会到的钓鱼跟氧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供广大钓友参考借鉴。 一、水溶氧的来源鱼儿在自然水域中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水溶氧。这种氧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出的氧气,另一种是空气中的氧分子与水面接触之后溶入水中。 空气中气态氧的比重比水轻,不能直接沉入水体内部,只能在与水面接触的时候,在风吹、浪打、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混合、对流等方式输送到各个水层,形成鱼儿喜爱的水溶氧。 笔者认为,库塘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密度及空气中气态氧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水溶氧的含量,进而对鱼情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掌握库塘水体中水溶氧的来源和含量对垂钓有很大的指导乍用。 二、气象与水溶氧的关系“鱼以水为天,尤以氧当先。”这条渔谚一语道出了鱼儿对水溶氧的绝对依赖性。鱼儿虽然是变温动物,但是大多数鱼儿都具有侧线,它们都能通过侧线感知气象的变化。气温及气压的高低变化会直接影响水体的溶氧量,也会影响鱼儿游动、觅食的习惯。因此,要想做到钓鱼跟氧走,就必须掌握气象的变化。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氧分子越多,与库塘水体的接触面越广,水体溶氧量就越多。从气象学来看,一口池塘的溶氧量多少取决于空气密度的大小。空气密度越大,氧分子的含量就越大;空气密度越小,氧分子的含量就越小。影响空气密度及含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气压。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随之降低,水体中的溶氧量也会随之减少;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空气密度增大,水体的溶氧量就会增加。 笔者认为,由于鱼儿对气象变化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异常敏感,所以它们的游动及觅食全凭气温和气压的调遣。因此,溶氧量高的水域都是鱼儿群居的场所。如果钓者能够掌握上述气象知识,找到溶氧量最高的水域,因氧施钓,就能钓获更多的鱼。 2013年7月12日上午,笔者所在的赣南师范学院老年钓协组织50多名会员在赣州市郊的一口鱼塘钓草鱼。那天气温是36℃,烈日高照,没有一丝风,天气十分闷热。我们能看到草鱼浮在水面上,但就是不开口。下午F点多的时候,大家都把竿子收了起来,绝大多数会员都没钓到鱼。究其原因,大家都说是因为缺氧。 过了两天,我们大家再次来到这口池塘钓草鱼。由于前一天夜间下了一场大雨,雨转晴后气温降低了,气压随之升高了,而且当天刮的是二三级的东北风,大地看起来一片生机盎然,塘中溶氧量也十分充足。当时草鱼的活性很高,竞相摄食上钩,我们50多位会员钓得非常欢畅。到了中午11点收竿时,我们每个人都钓到了鱼,最多的钓了5条,可谓皆大欢喜,这充分印证了“钓鱼跟氧走”的道理。 三、水温对钓鱼的影响库塘水体的温度与气温有密切关系,而水温的变化会影响水体的溶氧量。只有气温相对稳定时,水温才会稳定,水体的溶氧量也会随之增加,才更有利于垂钓。为此,钓鱼时还要根据水温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据生物学家测定,鱼类的体温十分接近所处水体的温度,只有1℃左右的偏差。适合鱼类生存的水温为15℃-30℃,如果水温低于4℃或高于35℃时,大多数鱼儿会感到不适应,甚至难以生存。但是,不同鱼种对水温的适应程度也有差别。水温在8℃以上时,鲫鱼会开口摄食;水温在15℃以上,草鱼会开口摄食;当水温高达30℃-32℃时,鲢鳙的摄食较为活跃;当水温高达35℃时,罗非鱼仍然会就饵上钩。掌握上述水温对鱼情的影响,对日常出钓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昼夜温差很大的时候,比如昼夜温差超过10℃时,水温和水体溶氧量就不稳定,不利于垂钓。一般来说,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在4℃-6℃,夏季昼夜温差在6℃-8℃,冬季昼夜温差在2℃-3℃时都比较适宜出钓。盛夏及i初秋时节,气温较高,地温略低,库塘水体会呈现上暖下凉的趋势;寒冬和初春时节气温低于地温,库塘水体下暖上凉。由于在这些时节各水层的溶氧量不均匀,因此不宜出钓。 笔者认为,只有在连日阳光灿烂、东北风2-3级、水温保持在15℃-25℃的前提下,库塘水体才能实现上下对流,此时供氧条件较好,鱼情相当活跃,十分适宜垂钓。 四、钓鱼跟氧走的实战对策(1)选择有利天气出钓 出钓要顺应各个季节的气温变化,“春钓边,夏钓潭,秋钓背阴处,冬钓向阳滩”这句渔谚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实战对策。 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气象也在不断交替,水体的溶氧量也一直在变化,鱼儿栖息的水域会随时更换。为此,我们必须要选择有利的天气出钓。笔者的体会是:春末、夏初、夏末和初秋是钓鱼的黄金时节,这些时节的气温适宜,水体的溶氧量也高,鱼儿活动、觅食极为活跃。像“三九”严冬这样的时节,冰霜雪雨,寒风凜冽,水体中的溶氧量不高,鱼儿都藏在深潭之中越冬,此时就不宜出钓。 每年的春分至霜降时节,凡是风和日丽且气温在1 5℃-25℃之间、东北风1-2级的天气都比较适宜出钓。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库塘水体溶氧量极高,鱼儿摄食极为活跃。如果是气温太高、气压太低且水温不适宜的天气,就不适合出钓。在这种天气里,库塘水体持续缺氧,鱼儿都不愿开口摄食。 (2)看准适宜的风向再下竿 风与水体的溶氧量有着密切关系,对鱼情也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除了寒冬和早春之外,其他季节只要风力不超过4级,就对钓鱼有利,尤其是刮东北风或微风的天气。 这是因为空气中气态氧的比重比水轻,氧分子大多停留在水体的上层,水体的中下层则呈现缺氧的状态,而东北风受东北冷湿气流的影响,会使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水面的溶氧量就会增加。同时,水体的表面经过风吹浪打,加速了上、中、下层水体的对流,使静水变成了活水,也加快了氧气的溶解,鱼儿在这样的水体中会变得极为活跃。 刮西南风或无风的天气不宜出钓,这是因为西南风受西南暖气流的影响,会使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此时天气闷热,水体缺氧,鱼儿不愿摄食上钩。 风不单是助氧剂,也是搬运工。风能将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落水昆虫、杂草及花粉等鱼类喜欢的食物吹送到迎风口的岸边,吸引群鱼觅食,此时逆风施钓会有很好的效果。 风能助氧,主要指在养殖鱼塘和中小型水库等静水环境中。那些大江、大河的水体川流不息,大型水库及湖泊的水体也具备独立的循环系统,这些水体中不存在缺氧的问题,因此有风无风都可以施钓,但要切记风力过大时不宜钓鱼。如果风力超过了5级,水面会变得波涛汹涌,鱼儿会躲到相对较为平静的深水区,此时它们不会轻易咬钩。 看风向下竿时,还必须考虑到四季的差别。 笔者常有这种感觉:我国春季多刮东北风,并且常伴细雨,此时气压正常,水体溶氧量开始增多,十分有利于垂钓;夏季多刮西风或西南风,白天燥热难耐,不宜垂钓,只有晚上天气凉爽时才能下竿施钓;金秋时节多刮西风或西北风,天高气爽,凉风习习,水波荡漾,水体溶氧量也十分充足,此时鱼儿膘肥体壮,下竿施钓往往会收获颇丰;冬季寒风凜冽,天寒地冻,不仅北方不宜钓鱼,南方也有很多地方不宜垂钓。 但是,笔者所在的南地区山清水秀,四季如春,一年四季均可钓鱼。特别是在冬季,只要连日艳阳高照,而且刮西南风,水温升高,就可以选择避风向阳的水域来钓鲫鱼。 |
- 上一篇
钓鱼竿的分类与种类详细介绍
一、从制作材料上来划分鱼竿 首先从制作材料上来划分,鱼竿可分为竹竿、江苇竿、玻璃钢竿、碳素竿以及玻、碳纤维合成竿(碳混竿)等,为了提高鱼竿的性能,一些厂家又推出了辫入金属铝丝或钛丝的金属丝混合碳纤维竿。在没有发明玻璃钢竿以前以采用经过简单加工的优良竹子作为钓鱼工具为主,冬天选择直、长、生长3年以上的斑竹、水竹或苦竹做竿体,因为冬天竹子处于休眠状态,停止或极少吸收水分,这种竹子做鱼竿不易生虫,
- 下一篇
个人总结垂钓的技术手法分享
谈起垂钓的手法,相信每位都有自己的套路,并且很多钓友是在多年的垂钓中无意识的养成了某种习惯,钓获的多少、大小和钓鱼的手法有着直接的关系。1、抽窝的手法 有一种说法是:到达钓位后先开饵,原因是饵料开好后需要放置3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哪些钓鱼谚语在入冬后不再适用?原因是啥?钓友们别死搬硬套
- 入冬后钓鱼也有“窗口期”,而且比其他季节更明显!
- 为什么现在用蚯蚓钓鱼的越来越少了?原因不禁让人深思!
- 鲫鱼无法抗拒的四种味道,即使在低温环境,这么配饵也好使!
- 补窝对钓鱼有什么影响?补窝不当会成死窝
- 为啥有钓友说,天越冷鲫鱼食欲越强、口越好?真相还是错觉?
- 冬季什么时候钓鲫鱼最好?天冷野钓鲫鱼如何用饵?
- 子线的长短跟钓鱼有什么关系?浮漂的选择与鱼情相关?
- 野钓如何钓到大鱼?做到这几点,钓大鱼也连竿
- 会调漂不一定就能钓到鱼,这些细节不注意,调漂调了也白调
- 钓鱼探鱼器的是非功过,到底值不值得拥有?听听老钓鱼人怎么说
- 秋季如何钓到更多的鲫鱼?如何有效避开小杂鱼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