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钓鱼的五个影响以及因素
我们垂钓的领域往往出现一个场所两个钓点水深不同,哪怕就相差10公分,钓获就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的情形。其中的一些浅显的原因提醒大家,水深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钓位和钓点的“好坏”。 水深,这么一个深度问题,简单的说首先决定的是一定水深水层,鱼需要的溶氧量、水温、水压、“安静程度”,等等。 水深垂钓的影响因素一:水温。 就说不同种类和体型的鲫鱼,研究参数表明可以在0-32度的水温存活,但是垂钓,极端的温度,鱼是不进食或缺乏基本的活性的。 我们从水深隐射出的水温,就是要找到一定环境下,当时,鱼最适应最适宜的水温。这里要提醒式说明:鱼体、鱼种、水质、包括不同水深溶氧量的不同,水温,也是我们垂钓过程中的一个参考“相对值”。单说水温,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任何生物都需要和喜爱的,更何况我们垂钓的鱼种是低级的冷血动物。这也能很好的解释,气温低造成的水温低,鱼多会聚集在深水。水表高温,鱼也会聚集在水温相对合适的深水。 水深垂钓的影响因素二:溶氧量。 众所周之溶氧量过低肯定不行,鱼无法生存;过高也不行,会导致鱼的氧中毒。就像上边说的水温,什么都是适宜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垂钓过程中,由于自然界、钓场、季节、养殖或放钓成本等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一般只会遇到低溶氧量的垂钓环境。 这种情况下,水深给我们的相对“表现”就是:水浅水质溶氧量高、顶风水域溶氧量高、有浪花的地方溶氧量高、植物周边溶氧量高。
水深垂钓的影响因素三:鱼的习性。 由于种类、体型和喂养等的特性,我们结合水深,也分出了底栖鱼,半水鱼,浮鱼等不同的水深为前提的分类。垂钓中,更是有大鱼相对在深水,小鱼杂鱼相对在浅水甚至浅表之分,这也体现出,我们常说的,底钓大鱼的结论。不过这也是相对的,大鱼聚集,即使浅水,小鱼也很难发现踪迹。水面网箱喂养的底栖鱼类如鲤鱼,放钓环境,也不会马上适应深水。 水深垂钓的影响因素四:水压。 水越深,底层水压越大。有实验表明,环境普遍深水的地域,底栖鱼类均能表现出超出此类鱼种常规的抗水压能力,即超出此鱼种普遍的生存水压值。水压也造就了,一些浮鱼小鱼的下潜水深。除了大鱼的聚集,水深的地方,底层鱼体大,上层小杂鱼频繁。这些我们最常遇见的情形(只能说是一定的水压关系)。 水深垂钓的影响因素五:声音等干扰因素的传导差异。 水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光折射、声波和震动传导的距离和强度。简单的物理科学都能很好的说明,这里就不多说了。垂钓来说,由于我们台钓垂钓的大部分鱼种都是生物链的下层,表现出的相对胆小和越大鱼越怕光喜安静等特性,也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鱼表现出来的情形。上述的干扰多,鱼警惕性高,势必会对索饵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垂钓,其实光考虑水深的影响,还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综合性很强的。综上所述,适合的垂钓水深,是必须结合钓场环境、季节、风向、鱼种、密度、杂鱼、锁定的目标鱼、等等,结合水的溶氧量、水温等综合考虑的。结合以上条件,我们垂钓过程中的钓法、饵料状态等的必要调整和应对,才是我总说的“酌情”的范畴之一。 以上,我简单的给大家论述了水深,在垂钓过程中,水温、溶氧量、杂鱼和目标鱼的生存、水压、“干扰”等和水深关系密切的因素。我们看待和讨论任何问题,都要相对的、有前提的、科学理智的。绝不要断章取义,把相对相关的科学道理片面的理论化、不切实际化、结论化。 |
- 上一篇
详细解析鱼类到底是怎么吃饵料的
鱼类是靠其感受器官,在水域中发现食物和摄取食物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仔细说明一下鱼类到底是怎么吃饵料的?鱼类都有眼睛,要是鱼类看见鱼饵,因鱼类对颜色较敏感,水丝蚓、白面饵较易为鱼发现;鱼类较易发现,故提引饵钩、采用活鱼、活蛙等鱼饵均易为鱼发现。嗅觉是鱼类最发达的器官,鱼类大都是凭借嗅觉发现食物的,而对某些喜欢夜晚觅食的鱼类,嗅觉更是它的主要觅食器官。如鲢鱼喜欢酸、鳙鱼喜欢酸臭等,鱼类的味觉也很发达,
- 下一篇
钓鱼过程中的“拔河”现象
“拔河”这一词,是在垂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你想要把竿子抬起来的时候,由于水里的鱼力量很大,造成一种了抬不起鱼竿的拔河现象。这是由于鱼竿和钓线只 有很小的夹角,接近于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