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被钓猾钓友应该如何应对分享
垂钓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湖塘初钓时,鱼儿频频上钩。时间一长,随着钓者增多和垂钓次数的日益频繁,上钩率渐渐下降,所获也日渐减少。于是钓者大都认为这是因为鱼儿越钓越少,以致无鱼上钩。其实往往不然,的确,如不投放鱼,湖塘中的鱼会越钓越多,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无鱼上钩的湖塘也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活动,倘若竭泽而渔往往数量可观,密度并不低。 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无鱼上钩呢?这就是鱼类的警觉性使然,也就是说鱼已知道咬钩十分危险!于是不到饿的难耐时不会咬钩(何况垂钓频繁的湖塘常是窝子喂得十分充足),并且即使咬钩,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百般审度试探,已然变得十分奸猾了。既然鱼类有如此神的警觉性,那么垂钓中又该采取何种对策呢?
饵料对策:通过对饵料色,味,形的变换将鱼儿原有的条件反色系统破坏,使其不再有危险的反应,例如,常用素饵的改用荤饵,常用香饵的改成腥饵,另外还可变换上饵的方法。 线具对策:即变换线具的粗细,大小,颜色,形状和种类等,如更替使用大钩,小钩,串钩,爆炸钩,交替使用手竿海竿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鱼儿的警觉性,实践证明,变粗大显眼之线具为精小细微之线具,效果较为明显。 环境对策: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定环境形成的条件反色,也要靠改变这一情境因素来消除,例如,鱼凭着已有的经验知道此处有危险,那么你变换钓位,让鱼在改变的环境中不知道彼处也有危险,在尚未形成新的神经联系时上钩,比如改进水浅钓位为远水深钓,或转移到过去无法下钩的隐蔽性水域垂钓(如水草丰盛处,水下乱石区,树根杂乱处等等)。此类水域只要采取相应措施并非绝对无法垂钓。譬如使用单钩,鱼上钩后只有鱼嘴里有一钩,不会挂挂拉拉造成跑鱼。另外还可粗线细游,挂住钩了顶多损失鱼钩,绑上备用钩继续钓。或者相应采取离底钓,钩悬离水底,减少挂钩概率等等。 时间对策:同样的道理,垂钓者还需在时间上做文章,找对策,一般的情况是白天垂钓的人次增多,而早晚两头和夜深人静时较少,鱼类经常在早晚和深夜觅食,容易形成此时无危险的心态,改白昼垂钓为野钓,这是时间对策之一。其次,择一固定钓位,定时喂饲做窝,但暂不垂钓,待这一有利于垂钓的条件发射形成后,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垂钓,这是时间对策之二。再次,对垂钓过频的钓场有组织的进行一段时间的休钓,这不仅有利于消除鱼类的警觉性而且有利于生态与环境的休养生息,具有保护生态平衡的社会意义,这是时间对策之三。以上对策方法,倘若能综合运用,灵活取舍,效果必佳。 |
- 上一篇
钓大鱼正确的提竿时机详解
所谓钓鱼就是喂鱼,就是挖空心思让鱼来吃钓饵。以鲫鲤为例:其上颌弧度较大,下颌较直,且上颌长于下颌,在开、合过程中活动幅度较大,再加总是上唇先行伸缩,所以被鱼钩击中的机率较大,即所谓的正口,这是其口器结构决定的。对这一点我们一定很清楚,重要的是其吃食过程在漂相上的表现,决定了我们是否适时采取行动。读懂了漂相,也就读懂了鱼的吃相。其实鱼并不是吃食,而是
- 下一篇
新手需要了解的常用钓鱼术语
是一种把诱鱼动作同抛竿后压线拉漂送漂定位动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钓底时使用的主动诱鱼方法。是一种钓底时鱼不吃饵,起到诱鱼吃饵的方法。抛竿饵到位后轻轻拉动浮漂,每次抛竿让饵落在窝子的前方10厘米左右。往往当饵从窝子中拖出后鱼会吃食。使进窝的鱼能轻松发现钓饵。鱼唇被逐渐撕破也会造成中层跑鱼。不准用其他方法抛饵打窝。另一钩上的饵料被抬竿时抖落在水的上层,钩子只钓到鱼唇边缘,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