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时竿尖入水多少才合适
扬臂抛线,入水压竿,一套完美的动作之后,就等漂动刺鱼了。但经过观察,很多钓友忽略了一个细节,即正常钓况下,竿尖入水过于随意,注意力只在漂上,竿尖往往入水过深。这就造成了垂钓中不单力道运用不好,还会错失良机,缠线、伤线、跑鱼。 不管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有一个共识应该强调,即正常钓况下,竿尖在刺鱼前应该在水下。那么,浮漂牵动到位后,竿尖入水多少才合适呢? 排除几种特殊情况 1.鱼情决定不需要风线入水,提着竿子钓。 2.风很大,水面的顺风流带动风线,严重影响了浮漂的稳定。有意加深竿尖入水,使风线入水深些,尽量减少风对浮漂的影响。 3.因为钓场环境的特殊或其他情况而有意加深竿尖的入水深度。 竿尖入水过深,对提竿刺鱼的影响 1.竿尖入水过深,风线与漂脚、水线呈反角态势,第一时间抬竿刺不上力。鱼越钓越猾,漂相稍纵即逝,呈反角的大线运行轨迹往往慢半拍,不适应快速中鱼,并总有刺不上力的感觉。 2.作用于漂的爆发力增大,伤漂、伤线、伤体能。因为线在水下呈反角,竿尖入水过深,提竿刺鱼时水阻增大,给第一时间刺鱼的爆发力增加了难度,使爆发力的“打”形成了抬竿的“拉”,力道上自然就控制不好。加之一些钓友漂脚的太空豆未拉出相应的缓冲空间,使漂脚瞬间受力过大,很容易伤漂。同样,大线呈反角,提竿时有“崩”的感觉,后果不单是伤漂伤线,往往它和不压水线造成的恶果是一样的——缠线。另外,特别是用长竿的时候,竿尖入水掌握不好,水的阻力尤其明显,一天钓下来,体能消耗也是很大的。 竿尖入水的深度 笔者多年实践体会,无风无浪,竿尖入水三五厘米;微风小浪,竿尖入水十余厘米(不可大于漂脚至钓目的深度)。但如果还有其他情况,比如钓大鱼,故意让线;比如戳草窝,线在草上等等,那都另当别论了。 钓鱼已成为竞技项目,不管是比赛还是野外休闲,鱼获才是硬道理。竿尖入水多少看似小问题,但不引起重视会添了**烦。讲究精度,注重细节,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季天冷钓鱼,如何突破低温鱼口不好的难题?
- “国家级”钓鱼饵料秘方公开了,建议钓友们收藏备用!
- 冬天只能钓鲫鱼?冬季用这款自制酒米钓鱼,也能连竿不断
- 钓鱼队伍中的四种另类钓友,你遇到过几种?
- 冬钓没有开口的鱼?这几种鱼冬天依然觅食,依然容易垂钓
- 雪中和雪后钓鱼,钓友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 一顶钓鱼帽 198 元,是商业炒作?是想钱想疯了?还是物有所值?
- 天冷钓鱼难度增大,这样调整饵料,这样开饵,渔获不比平时差
- 冬季野钓如何打窝聚鱼?窝点有鱼不咬钩,如何解决?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