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与气象地形等外界环境的关系分析
钓鱼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人们外出钓鱼,除了为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外,自然还力求提高上鱼率.以增加垂钓乐趣和收获量.但是,由于垂钓者各自钓技的差异,在相同时间内,其上鱼率的差别往往是很大的。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些人频频上鱼,而许多人难得提竿起鱼,有的人甚至毫无收获。对于那些钓不到鱼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也不是初学钓鱼者,正常情况下,他们也能有所收获,但却常常钓得不多或有时空手而归。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固守一地或囿于一种钓法。自然界中各地的地形、水情、鱼情常有不同。垂钓者必须随时分析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钓位,采取合适的钓法。至于气候的变化则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家,出发前就必须进行了解并作好相应的准备。下面就客观因素的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钓鱼爱好者共同切磋。 一、气象因素 有的垂钓者对气象不太关心,致使在选择垂钓时间和钓位时,出现盲目性。例如:早上有雾,鱼儿不吃食,就没有必要太早登程,可在雾开始消散时启程.有 些地区早上没有风,到上午8点多才开始起风,所以必须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了解风向、风力,尤其是风向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当风向变了时,往往需及时换位。若是在面积较小的鱼他、河沟垂钓,风力在2-3级时,迎风钓效果不错.风力在4-5级时,可选择侧风、后侧风的靠近下风处垂钓.若是在面积较大的水库,江河湖泊垂钓,刮4-5级风时,在迎风处手竿无法垂钓,海竿垂钓效果往往也不甚理想。
二、地形因素 根据地形选择好钓位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地点在不同情况下,有时有鱼,有时没鱼,因此必须灵活选择有利地形,对于水底地形(特别是鱼 道〕的了解和利用,则更显重要。 三、钓饵因素 就钓饵而言,春秋用红虫、蛆"夏天用面食,是北方垂钓的常规。但遇到特殊情况,若没有随机应变的思维和办法,就只好扫兴而归了。 四、光影因素 光影对鱼儿活动觅食的影响常常被人忽视,故而几个小时不上鱼,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水较深或较浑的情况下,光影的影响不大。而在水较浅或较清的条件下,则应尽量减小身影、竿影晃动对水中鱼儿的影响,以免惊扰鱼儿,空等数小时。 综上所述,钓鱼是一项复杂的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活动,许多客观因素决定着一夭垂钓的上鱼率.这些客观因素构成一个个环节,只要人们对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上鱼率。所以,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多种钓法,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才能做到不空手,多获鱼。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哪些钓鱼谚语在入冬后不再适用?原因是啥?钓友们别死搬硬套
- 入冬后钓鱼也有“窗口期”,而且比其他季节更明显!
- 为什么现在用蚯蚓钓鱼的越来越少了?原因不禁让人深思!
- 鲫鱼无法抗拒的四种味道,即使在低温环境,这么配饵也好使!
- 补窝对钓鱼有什么影响?补窝不当会成死窝
- 为啥有钓友说,天越冷鲫鱼食欲越强、口越好?真相还是错觉?
- 冬季什么时候钓鲫鱼最好?天冷野钓鲫鱼如何用饵?
- 子线的长短跟钓鱼有什么关系?浮漂的选择与鱼情相关?
- 野钓如何钓到大鱼?做到这几点,钓大鱼也连竿
- 会调漂不一定就能钓到鱼,这些细节不注意,调漂调了也白调
- 钓鱼探鱼器的是非功过,到底值不值得拥有?听听老钓鱼人怎么说
- 秋季如何钓到更多的鲫鱼?如何有效避开小杂鱼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