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窝对钓鱼有什么影响?补窝不当会成死窝
补窝对钓鱼有什么影响?补窝不当会成死窝。我们外出钓鱼,打窝是吸引鱼群聚集的重要手段,而补窝则是维持鱼群留在钓点的常用策略。然而,补窝的行为并非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原本聚集的鱼群变得警惕,甚至逃离钓点。今天爱钓鱼就和大家聊聊补窝的话题。 一、补窝不能过急、过量 通过观察水下的情况可以发现,在低温季节,使用酒米作为窝料时,如果补窝过急、过量,原本悠闲吃剩余窝料的鱼会变得惊慌失措,纷纷逃离。补窝后的窝料尚未到底,就已经将鱼吓得落荒而逃,使得水底变得一片沉寂。这表明,补窝的行为重新唤醒了鱼的警惕心,让他们对新的窝料产生了戒备。 这种现象在不同水域都十分明显,不少钓鱼人在补窝后发现鱼停口,往往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补窝时需要耐心,等待鱼重新适应,二次发窝。另外,补窝量过多时,鱼的惊慌程度加剧,警惕期延长,二次发窝的时间也会随之推迟。补窝量少时,鱼的警惕性相对较低,甚至会迎上去抢食。这些现象都说明,补窝的量和次数需要精心平衡,以达到最佳的钓鱼效果。 二、补窝的适量与适时原则 在钓鱼的过程中,补窝量的把握是一门大学问。补得过多,鱼犹如惊弓之鸟,会让其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延长鱼对窝料的适应期,甚至会吓跑它们;补得过少,又可能无法维持钓点的吸引力,导致鱼慢慢散去。 经验表明,补窝量的控制应以少而精为原则。补窝量控制在打窝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既能保证窝料的持续吸引力,又不至于让鱼感到过度的压力。同时,补窝的次数也应适量,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三次,以免频繁的补窝动作引起鱼的警觉。 选择补窝的时机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当发现钓点的鱼口开始减少时,便是补窝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候补窝,可以有效地留住窝点里的鱼,避免它们因为窝料的匮乏而离开。而且,此时补窝不会引起鱼过度的恐慌,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区域觅食,补窝后的警惕过程会相对较短。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三伏天钓鱼“五大阴招”!专治鱼不开口,隔壁钓友看你表演!
- 怎样在黑坑垂钓滑口鱼?看漂抓口是关键!
- 如何在黑坑正钓鲤鱼?掌握五个阶段技巧,拉鱼拉不停!
- 野钓调漂总是调不好?原来与鱼吃饵、饵重有关
- 鱼浮头三大原因!九成钓友只知缺氧,第三种最要命!
- 野钓如何找到一个好钓位?鱼情好的钓点为什么会突然停口?
- 四川河岸搁浅很多“红尾”鱼,当地人躲着走:这鱼狗都嫌弃!
- 在黑坑怎样钓鲤鱼?“正钓”与“偷驴”有什么区别?
- 在黑坑钓罗非鱼怎样才能“爆护”?做好钓前准备,掌握作钓五个步骤
- 黑坑、野钓这样调漂,拉鱼拉到爆护
- 入伏后鱼口神秘消失?三招精准调整,让竿尖再舞起来!
- 抛弃钓箱!年轻人把鱼竿塞进通勤包:轻垂钓正洗牌百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