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钓鱼全攻略:包括挂法、调钓、漂相以及技巧,一次说个明白
选用蚯蚓作为饵料,是一种经典且极为有效的垂钓方法。今日,咱们就来一场全方位的深入探讨,把用蚯蚓钓鱼的种种诀窍彻底弄个清楚明白! 咱们先从调漂说起。调漂直接关系到您能否准确感知鱼的咬钩信号。 第一步,加铅。您需率先将线组、浮漂以及双钩妥善安装。使浮漂与子线的间距约为 30 厘米,而后于铅皮座处添加铅皮,直至能够将浮漂径直拉入水下方可。此步骤仿若为钓鱼的“信号塔”筑牢根基。 第二步,找底。此时,您需缓缓调控浮漂至子线的距离,直至浮漂显露水面 1 至 2 目。至此,您便明晰水深几何,此乃极为关键的信息,恰似作战前勘明地形一般。 第三步,剪铅。将浮漂向上提拉 20 厘米,此时浮漂会再度沉没。莫急,取出剪刀,逐步剪去铅皮,直至呈现出您心目中期望的目数。这一步恰似在精心调试您的“信号接收器”,力保信号明晰精准。 第四步,挂饵。为双钩皆穿上大小均等的蚯蚓。此时浮漂或许又会下沉,缓缓调整浮漂,直至呈现出您所期望的目数。至此,调漂的整个流程便算完成。 调漂搞定了,接下来咱们看看蚯蚓的挂钩方法。 穿筒法是常见且实用的。要是蚯蚓比较长,您就把它分成两段,然后取其中一段,从一端开始穿钩,让蚯蚓整个身体都稳稳地穿过鱼钩。这就像是给鱼儿准备了一份“完整的美食”。 腰挂法也不错。先把蚯蚓截成两段,然后将钩尖从其中一段的腰部位置穿过,就可以作钓啦。这种方法适合钓像鲫鱼、白条鱼、麦穗鱼这样的小个体鱼类,对它们来说,这可是难以抗拒的“美味”。 节挂法很有技巧。把鱼钩从蚯蚓后部环节穿入,再从前部环节穿出,让蚯蚓的两端都留出一点,保持它的鲜活性。这种方法在鱼不太开口的时候用来诱鱼,往往能有奇效。 尾挂法也有它的妙处。将鱼钩从蚯蚓尾部整条穿在鱼钩上,但头部要留出一小部分来诱惑鱼儿。用这种方法守钓大个体的鲫鱼、鲶鱼、黄颡鱼、鲤鱼等,常常会有惊喜。 挂钩方法选好了,作钓技巧也不能马虎。 打窝这一步可不能省。用蚯蚓钓鱼和用商品饵料钓鱼不太一样,商品饵料每次抛竿都能起到一定的打窝作用,而蚯蚓可没有这个自带效果。所以,用蚯蚓钓鱼前,一定要先用酒米、麝香米等好好地把窝子打好,把鱼儿们都吸引过来。 作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钩上蚯蚓的鲜活性。这可是用蚯蚓钓鱼的精髓所在。要是抛竿时间长了,蚯蚓不新鲜了,别舍不得,赶紧抬竿换一条新鲜的蚯蚓。千万别因为想节约那一点点蚯蚓,而影响了最终的钓获。 抬竿也有讲究。用蚯蚓钓鱼时的漂相和用商品饵料时差不多,主要有黑漂、顿口、送漂、移漂等等。作钓时您得时刻盯着浮漂,根据当时的鱼情和水情及时抬竿刺鱼。要是长时间没有鱼咬钩,您还可以轻轻抬竿,逗一逗鱼,给它们点“刺激”,说不定就能吸引它们来咬钩。 最后,咱们再来讲讲典型的漂相。 黑漂,这就像是浮漂被一股大力猛地拖入水中。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调皮的小鱼在抢饵,要么就是遇到了个体大而且吃饵特别凶猛的鱼。 顿漂,也叫顿口,就像浮漂到位后被重重地敲了一下,出现有力的下顿。小的顿口可能不到半目,大的能有 1 到 2 目。特别是在早春和冬季,看到顿漂赶紧抬竿,中鱼的几率那是相当高。 顶漂,又叫送漂、抬漂,就像是浮漂在水面上慢慢“站”了起来。浮漂到位后出现或大或小的上浮,小的可能不到半目,大的能到 1 到 2 目。用蚯蚓钓鲫鱼的时候,顶漂可是经常出现的。 还有抢漂,特点特别明显,钩饵刚一落水,浮漂就像被一阵风刮跑了一样被迅速拖走。出现这种漂相,一般是白条、翘嘴等上层鱼在抢食钓饵,但也不排除是鲶鱼等凶猛的鱼类。 给您分享个我自己的钓鱼小故事。有一次我去钓鱼,刚开始没掌握好调漂和挂钩的方法,半天都没啥动静。后来我静下心来,按照正确的步骤重新调整,没过多久,浮漂就有了动静,一条大鲫鱼就这样被我钓上来啦,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表! 可见,掌握了这些用蚯蚓钓鱼的技巧,您在钓鱼的时候一定能更加得心应手,收获满满。 不知道您在钓鱼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经验或者有趣的故事呢?快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让我们一起在钓鱼的世界里探索更多的乐趣! 我是爱钓鱼,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怎么辨别一个钓鱼的人是不是老手?通过这四个特征一看便知!
- 数九寒天去钓鱼,别总盯着鲫鱼,这些鱼种也可钓!
- 化绍新正式回应钓鱼人小惠离职原因,言语中颇有微词!
- 钓鱼人遇到引路鱼都不敢抓,啥是引路鱼?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 蚯蚓钓鱼全攻略:包括挂法、调钓、漂相以及技巧,一次说个明白
- 腊月也可钓鲤鱼,用上这几招,不会让你失望!
- 垂钓中的这几个陋习,不改正鱼获很难有起色,钓技也很难提高!
- 在2024 年钓鱼生涯大盘点时,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
- 不到 100 米的冰面,聚集了 100 多人冰钓,网友:钓鱼人太热情了
- 探寻鱼口的神秘规律:冬季钓鱼的“黄金时段”与“沉寂时刻”
- 这六种淡水鱼身上带毒,钓的时候要注意,吃的时候更要注意!
- 某水域鱼类变得珍稀谁之过?钓鱼人该担何责?保护策略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