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导致跑鱼的原因分析
在垂钓中会出现浮漂有动作,发现有鱼在吃饵料,但是提竿后却发现没有鱼的情况。这很大原因是因为饵料的使用和状态调整不到位,导致虽然鱼能吃饵,但是无法将饵料吞入口中,导致跑鱼的情况。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饵料太大阻塞鱼钩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使用荤饵的时候,例如蚯蚓。菜青虫、小鱼、泥鳅等。选择饵料过大,在上钩时阻塞了钩弯的空间,尤其是使用钩条短、钩底浅、钩门窄的鱼钩,导致钩尖露出太少,当有鱼咬钩,提竿时钩尖无法刺穿鱼唇,或者刺的太浅,鱼一挣扎就会脱钩。 上饵不当,出现这种问会导致两种结果:其一,在看见浮漂有动作后及时提竿,提竿时鱼钩中鱼,有一顿的感觉,接着一轻,鱼跑了,如果排除是鱼钩太顿或者鱼钩太小的原因,那积水饵料过大;其二,提竿中鱼,尤其是中大鱼后,不能立即提出水面,需要遛鱼,但是在遛鱼时,鱼稍作挣扎就脱钩跑掉了,提起鱼钩发现鱼钩没有变形,这很可能就是饵料过大,穿饵后钩尖露出太少,刺入鱼唇过浅造成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产生,首先我们在选择荤饵垂钓时,要根据鱼钩的大小确定饵料的大小,不宜过大;其次在穿饵的时候,例如使用蚯蚓,不要从头至尾将饵全躯体穿通,这样,即使蚯蚓并不太大,也容易堵住钩门。 饵料太硬,没有露出钩尖有一些钓友喜欢使用自制的饵料,例如玉米面钓鱼。但是在使用时会忽略饵料的软硬和上钩饵团的大小,尤其是野钓大鱼,很多人认为水广鱼稀,下钩后要等很长时间。为了避免饵料过快的雾化、脱钩,就会在开饵时将饵料做得硬一些,上钩时捏一大团饵料。在鱼咬钩时,由于饵料又大又硬,导致鱼无法把饵料吞入口中,即使吞入嘴中,鱼钩也不能牢固的钩住鱼,在提竿和遛鱼时容易跑鱼。 因此,钓友们在使用面食性的饵料时要注意饵料的软硬,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软一些、小一些,垂钓时勤快一些,多提竿上饵。 粉饵太松散,入水雾化太快现在有很多商品饵,大多都是粉状饵,在使用这类饵料时要根据鱼的密度来确定饵料的松散、黏性。 例如在黑坑、经济垂钓时,水中鱼密度大,鱼儿活跃,使用偏松散的饵料,入水后很快就会有鱼咬钩,饵料雾化好,入水后还能够起到以钓代诱的效果。 如果是在自然水域垂钓,水广鱼稀,上面的方法就不能用了,如果有流水,更是如此。如果使用的饵料黏性不高,比较松散,抛钩之后,还没有等到鱼过来,饵料就全部雾化了,自然是钓不上鱼来。 所以,使用商品饵虽然不会出现上面两种跑鱼的情况,但是面对不同的水情、鱼情,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饵料的松散和黏性,就会出现空钩等鱼的情况。 跑鱼的情况有很多,这里只是分析饵料对于跑鱼的影响,这方面比较好把握,钓友们在选择饵料时多加注意,基本不会有问题。 |
- 上一篇
冬末春初,使用拉饵野钓的心得
鱼儿多会躲藏在远岸深水区避寒,越来越多的钓友开始抛弃蚯蚓、红虫,使用商品拉饵本来就不占优势。拉饵的选择和搭配冬末春初还是比较冷,饵料的轻、小、细微并富含高能量的动物蛋白成了垂钓首选,余下的是拉丝粉、雪花粉等状态饵料,拌饵时动作要快速,饵料状态需要认真把握,钓具的选择要想把拉饵使用的淋漓尽致。选用钓竿要根据水域的客观情况来决定。浮漂的选择也应以配铅较轻、灵敏度高的细身硬长尾漂为妙;
- 下一篇
初春钓鱼,掌握好出钓时机比打重窝更管用
找到一个鱼窝或者刚好在鱼的必经之路上下杆,遇到个差天气你只能选择钓或不钓,春季也许是你最有可能连杆爆护或者钓大鱼的时候。初春钓鱼最好的天气是什么先讲前提,鱼情也是说不好的,我个人觉得下雨比放晴要好,大晴天怎么钓鱼下面会讲,为了更加精确、让钓友找到最好的天气,风力超过四五级不是说鱼不开口。尤其是迎风钓可能难抛竿,西北风偏冷也能把鱼给压下去,无风天就找浅水有草的地方,这种天气钓鱼经常出现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