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饵窝料

钓饵窝料

打窝后不发窝,是窝料的问题,还是钓点的问题

钓饵窝料佚名2023-01-15

打窝,对每一个钓鱼网来说,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事,打窝的效果好,那渔获必然没问题,打窝效果不好,就算窝子在鱼窝、鱼道附近,渔获也只是寥寥,所以,上到大师大咖,下到新手菜鸟,对打窝这个事,都是很慎重的对待;但是,我们在野钓实战时,不管多贵的窝料,还是多么精心制作的窝料,都会有着窝料下去,浮漂犹如定海神针,丝毫没有晃动的迹象,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有有一个巨大的疑惑,到底是窝料不行,还是钓点不行?

这个问题,不管是多大咖啡的大师,都不敢拍着胸口给个确切的答复,为什么呢?因为鱼在水面下,看不到,窝料打下去,到底有鱼吃,还是没有鱼吃,到底窝子附近有没有鱼,这些在没有鱼口之前,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浮漂纹丝不动,那么,我们仅从已知的情况,如何判断,到底是窝料出了问题,还是钓点没有选择好呢?其实这个问题,不管怎么分析,都是猜测的成分比较多,而且各个区域的水情、鱼情不同,分析的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但是,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一样样确定,到底是哪里出现的问题。

一、钓点的流速和窝料的比重

窝料的种类,其实是千奇百怪的,我们常见的,有种饵、颗粒饵、自制粉饵,那么不常见的,如血饵、骨饵、内脏饵等,类似泥鳅、小鱼打窝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不管我们用哪一种类型的窝料,选择的钓点,其流速的快慢,和窝料的比重之间的关系,对发窝效果,也就是发窝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这一点,是很显而易见的。

如果水流相对湍急,而我们用的窝料,比重相对偏小,直白的说,就是进水就被冲走,料不聚窝,那不管多香浓、多适宜的饵料,都不可能发挥太多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到对钓点所在位置的流速,以及使用的窝料比重,有一个相对精准的认知,也就是窝料打下窝点,能不能留存,能不能聚集;实际上,我们野钓时,不管水面大小,一旦水深超过1.5米,都会出现水面相对静止,但是水底有暗流,而且流速还不小,如果是重铅打下去,因为能锚住,所以浮漂没有走水的迹象,但实际上窝料早都被冲刷走了。

如何确定这一点呢?可以用较轻吃铅的线组,试一下,因为吃铅较轻的浮漂,我们调钓让底钩轻触底,如果水底有暗流,会很明显的将浮漂打斜,在确定了窝点的流速后,再比对窝料的比重、状态,也就是溶散、雾化,水流越缓,那么我们用雾化好、溶散好的窝料,诱鱼效果就越好,反之,水流流速越快,就不能使用雾化、溶散好的窝料,用了之后,不仅没有聚鱼效果,反而极易招惹小鱼闹窝。

二、窝料的味型和钓点附近的植物特点要趋近一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钓饵是钓饵,窝料是窝料,界限分得很明显,尤其是在使用商品饵的时候,这种区分更为明显;但是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操作手法,不管是野钓、黑坑钓、竞技钓,如果有鱼群进窝,那一定是先被窝料吸引,进窝,然后从窝子外围觅食,然后在窝子的中心,因为钓饵相对于窝料,更为香浓,所以会吸食;那么,如果窝料不对味,或者窝料一个味,钓饵一个味,那么除非钓饵的香型,诱鱼效果确实十分惊人,那么正常情况下,鱼群始终不进窝,才是真实的情况。

鉴于此,我们在配置钓饵之前,应该先确定窝料的味型,然后再根据窝料的味型,调配钓饵的味型;那么窝料的味型,我们应该用遵循什么角度调配呢?除了目标鱼喜食饵料的味型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以钓点周围的植物特征为主;比如,钓点附近有果林,那么就算是钓鲤鱼、鲢鱼,我们在配置窝料时,适当地添加一些附近果林的果实味型;那么有没有可能钓点附近完全没有植被特征点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既然有钓点,那就说明有水,只要有水,那必定附近有植被,这是整个地球都有的植被生态特征,只要有植被,那必定有可以供鱼觅食的草籽、树叶等;

三、钓点和窝点,到底要不要放在一起

可能这一点,有些钓友会觉得很奇怪,钓点难道和窝点不是一回事么?其实在没有台钓之前,钓点和窝点,还真不是一回事;以前的传统钓,打窝方式虽然以抛洒为主,但是,考虑到水有折射,所以窝料普遍打到钓点的前方,而类似梅花窝、十字窝、伞窝,都是讲究有主有辅,但是并不是主窝料最多,而是要根据情况,至于钓点和窝点是否重复,那要看实际情况;而窝钓合一,其实是现代台钓流行,尤其是池钓为主的台钓,比较推崇的。

而野钓时,水底地势复杂,比如多泥、多草、多杂物,窝料如果比对着钓点打下去,那么钓点和窝点表面上重合了,但是其实也就是鱼钩触底的地方和窝点重合,其他的窝料到底离钓饵有多远、多高,这是不确定的;二则,目标鱼不同,钓饵到底是在窝料最里面,还是窝子最外面,这也是有讲究的,对大多数鱼来说,那肯定是窝子最外面,最安全,越靠近重心,窝料虽然多了,但是安全距离就无形中被缩小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目标鱼是大鱼,那么窝料打的太集中,也就是窝钓合一,那等到大鱼吃到钓点的时候,要么就吃饱了,要么就靠近钓饵时,就会警惕的逃窜,那浮漂自然没有动静;所以我们在诱钓大鱼时,反复强调一个守字,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就是期望大鱼能在钓点处多次吃饱,养成习惯后,对窝点中心的钓饵丧失警惕性;但是,传统钓中,则强调多个薄窝,钓窝边,这样发窝速度就会更快一些;

反过来,如果我们目标鱼是小体型鱼,本身对窝料的需求量就不大,其次,小体型鱼一般都是群居,都是喜欢抢食,那么如果我们把钓点放到窝子边缘,那反而没鱼去抢食钩饵,因为都到窝料比较厚的中心区域了,这个时候,我们窝钓合一,钓点放在窝料最厚的位置,那自然鱼口效果就更好,自然很快就会有发窝的迹象了。

打窝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谁也没有办法说清楚,但是对钓点、窝点、窝料的上述分析,至少是我们从实战经验做出的归纳,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水域是比较适用的,我们可以在实战中,按照上述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经验、水情,再做微调,那么找到该钓点最合适的窝料味型、打窝方式、选钓点的特征,这就是迟早的事了。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