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饵窝料

钓饵窝料

发窝不聚鱼,起窝不留鱼,大多都是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钓饵窝料佚名2023-01-15

钓鱼,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打窝,因为只有打窝,才能诱使鱼群进窝,当窝点所在鱼群密度达到一定数量,钓饵才有可能被鱼群吸食,那么钓上鱼才有了可能;但是,在实战中,经常会面临这么一种情况,就是打窝之后没多久就发窝了,但是连不了几竿,就会停口,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为发窝不聚鱼,起窝不留鱼,这两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打窝之后,窝料的效果,分为这么几个方面,第一要有诱鱼效果,也就是通过的味型、状态等优势,将窝点附近的鱼群吸引到窝点;第二,要有聚鱼的的效果,诱鱼进窝,不代表能聚鱼,虽然我们经常将诱聚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说,但事实上,这是两种状态,诱鱼,可能是一条条的进窝,但是也可能是一群群的进窝,但是仅仅诱进窝子里,只要窝料味型浓郁就可以,想要将鱼聚集在以前,还需要窝料的状态很吸引鱼群;效果三,就是要有很好的留鱼效果,简单的理解,就是进窝的鱼,被引进窝子里了,同时还能因为窝料的缘故,留在窝子里,不会在短时间散窝。

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三个效果,就说明打窝成功了呢?其实还有最重要,但是也最不起眼的第四个效果,就是要持续的诱鱼、聚鱼、留鱼,为什么说这个效果最重要但是也最不起眼呢?因为打窝之后,一旦发窝,就说明窝料的味型没有问题,只要有连续的鱼口,就说明窝料的状态也没有问题,如果能连竿上几口,那基本上可以判断窝料的诱鱼效果已经窝点的选择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钓鱼这个事,是一个连续、连贯的事情,而打窝,也不是就一次,就能满足一整天的垂钓,而发窝之后不聚鱼,不留鱼,多半都是我们没有重视第四个效果,在细节上没有处理到位,才导致的,那么分别是哪几个原因呢?

原因一、窝料打的太多

理论上来说,只要窝料足够,诱鱼的区域,能延续到整个水域,但事实上,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一旦窝料太多,那么先进窝的鱼群,就会因为窝料太多,会提前吃饱,而后进的鱼群,也是会优先进食数量相对较多的窝料,而不会进食钓饵,那这个时候,鱼口的表现,就是断断续续的,其实就是因为刚进窝,才会吸食钩饵,但是随后,也会改为以进食窝料为主,自然就停口了,说白了,就是吃窝料安全而量足,吃钓饵,不安全而且数量还稀少。

那么这也是为什么,老鸟们在打窝时,只要不是大水面水域守钓大物,都不太建议打重窝,因为窝料打的太厚,虽然能聚鱼,但是鱼口就肯定别指望能连竿不停,就是这个原因了;我们在打窝时,可以按照目标鱼体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作为首次打窝的数量参照,这个数量打窝,就能做到将鱼诱进窝,能吃,还不一定吃饱,同时能留、能聚;

原因二、窝料太少

不少钓友,吃过窝子打的太厚的亏,所以会在打窝时,非常的慎重,但是因为不确定进窝鱼群的密度和数量,只能往轻、薄打,这样当然有好处,就是一旦窝料不能导致快速发窝,及时更换钓点,仍然无法快速有效发窝后,就能判断是窝料有问题,我们就算重新调窝料,也不至于浪费,但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一旦发窝,很难连竿,就算及时补窝、续窝,如果操作不当,还容易惊吓鱼群。

原因三、起鱼时操作不当,惊散进窝鱼群

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出现意外,比较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中鱼后,控鱼不当,导致中钩鱼在窝子里横冲直撞,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分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因素,多是因为钓友经验不足,无法有效控鱼,或者干脆就没有控大鱼的经验,这样的后果,不管鱼最后有没有被拉上岸,都会导致散窝,而且至少2~3个小时内,是不太可能再有鱼口了。

第二种,就是准备不足,比如我们计划钓的目标鱼是鲫鱼,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者是黑鱼、或者是鲤鱼上钩了,那么准备的鱼竿、线组,都不足以让我们主动控制,这就属于客观因素,导致中钩鱼闯入窝子里,随后的结果,也是散窝;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切线、脱钩,那导致的后果,还是会惊散鱼窝,那么自然就没有办法留鱼了。

以上这三种原因,是导致不留鱼、不聚鱼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窝料的配比,如溶散、虚实料比例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只要有口了,就说明至少在味型、状态、调钓上,是没有大问题的,如果以上三个环节,我们能有效规避,不说能连竿不停,至少连竿的周期能比较长一些。​
(www.de62.cOm)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