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钓中八种昆虫饵的种类介绍与使用方法
钓饵,指其引鱼儿上钩的食物,垂钓考验的是技术,但,同时决定渔获量的关键因素也有钓饵。尤其是溪钓,对钓饵的的质量是最为讲究的。作者所处的地区惯用天然昆虫饵,现就其采集、养护及使用方法逐一介绍。 一开始,特别指出的是饵虫采集后养护的关键是饵筒质料和养护方法。最好用楠竹木或塑料制作的,忌用铁皮等导热性能强的材料。溪钓季节的气温较高,若饵筒传热再加上养护方法不当致饵虫不耐存活,势必给垂钓带来严重影响。另外,使用时凡钩虫饵应将钩尖置于虫体头部或邻近位置,因为鱼儿石虱子、必从其头部攻击吞食,这样鱼儿就容易中钩。反之则影响上鱼率。
1、石虱子、石棉虫。石虱子系蜉蝣幼虫、泥黄色节肢虫,春末离水羽化。石棉虫为青灰色或绿黄色体软体虫,夏末成蛹。二者生长在不断水的溪沟里,喜附着水里石块底部活动,长都在10毫米左右。采集时轻轻将石块棒离水面再翻转过来,二者必附其上。捉石虱子时要轻柔,其肢体易折,却胳膊短腿则影响上鱼率。石棉虫一细沙筑成管状巢粘附石块上,可拨开巢而捉之。用挤干水分的青苔垫一层于饵筒底部(无青苔可用不含泥青沙),虫放其上,面上再盖薄薄一层青苔遮阳。使用时个体大的石虱子腹进背出钩1只;或先背进腹出钩1只稍大的,再反方面钩1只小点的,将两者紧贴在一起。石棉虫钩尖由尾进,略穿出头颈部。 2、泥虫。生长在冬水田或河边涨水后留下的水洼淤泥中,泥黄色软体虫,尖尾头部极似骷髅头,长12毫米左右,立夏前离水羽化。采集时先搅混水,将虫从泥中赶出,然后撮箕捞取。以湿润青沙养护。钩法同石棉虫。 3、石虾子。生长在溪沟河流滩上的卵石中,尖尾扁头通体棕黑色,属节肢虫,长15毫米左右。初夏离水羽化。采集时将卵石连同泥沙刨入撮箕,先荡去泥沙,离水后挑出卵石而捉之。以青苔养护。钩法同石棉虫。 4、小河虾。常年生长在溪沟里,是一种个体极小的虾子,浅泥黄色,长15毫米左右,易捉捕。以青苔养护。使用时钩尖由尾进头出。
5、棉花卷叶虫。竹卷叶虫。棉花产地和生长慈竹的地方常见,均是绿色软体虫,长15毫米左右,分别在秋末和初夏成蛹后羽化。采集时将其连同卷叶摘下放入鱼篓。使用时再展开卷叶而捉之。钩法同石棉虫。 6、卷心菜小青虫。常见绿色软体虫,初夏成蛹后羽化。可择12毫米左右3眠期虫,以碎卷心菜叶养护。钩法同石棉虫。 7、蓝蝇。是一种通体篮黄色草绳,个体较绿蝇略小。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在溪边草丛上多见,往往落入水中被鱼儿抢食或鱼儿飞窜出水吞食草丛上的蓝蝇。用捕虫网罩或以手掌快速挥动捉之。捉住后折去一翅放入空饵筒内即可。使用时钩尖尾进背出。其他季节的虫饵羽化后此是极佳钓饵。 8、蛆粪蛆既臭又极不卫生。可用容器放入带少许肉的猪骨置阳台阴处自行生蛆。待可用后以湿润锯末或青沙养护。钩蛆切忌刺破其体表,否则会流液而萎缩。应轻挤其尾部露出突起物再钩上。每次钩2只。 上述8种昆虫比较而言蛆的效果最差,其他均是上佳溪钓饵。笔者也尝试过假饵和以红蚯蚓尾巴为饵,效果均甚差,这实属餐条类鱼儿的食性强,惯食水生昆虫(陆上有的昆虫亦相似)之故。我地属长江流域,相信这些虫饵全国各地或多或少均有分布,钓友们还可另行发现和创新。 |
- 上一篇
冬季钓鱼打窝与开饵的10点建议
现与大家分享冬季钓鱼打窝与开饵的建议 1、冬季气温低,垂钓时窝饵要少打,让窝饵呈半干粉状态直接做窝,先将红糖放入锅中加热变成糊状。随即将麸皮、小米、碎玉米粒到入锅中迅速搅拌均匀后起锅,将塑料袋中的窝饵倒入开饵盆,再加入当天所用饵料的1/3袋,揉成乒乓大小的饵团投入窝中,把半杯红虫或蚯蚓放入大量杯中,用木棍或条石把红虫或蚯蚓捣碎,把它拌入窝饵中(也可同时加入少量小药)一同投人钓点,
- 下一篇
钓鲫鱼的拉饵制作窍门
说鲫鱼拉饵开得不好,鲫鱼拉饵要掌握好比例,掌握比例、水比、手法,鲫鱼鱼的摄食动作更容易在浮漂上反应出来,手指不会因为麻木而搓不了饵,把钩在拉饵盘上用饵料一压就可以拉出,短丝是用来调整饵料状态的。则饵料越会变成拉面,适口性效果会大打折扣,老鬼的瓶装效果不如袋装。务必将拉丝与饵料充分拌匀(要添加小药的此时就要添加了),否则拉丝会结块,很多人问为什么开拉饵开得不好,加水比例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