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饵窝料

钓饵窝料

冬季酒米的制作理念与运用技巧

钓饵窝料佚名2023-01-25

一到冬天就会有很多钓友开始制作自己喜欢酒米,材料多种多样,有使用效果好的,有差的,有适应性强的,也有适应性弱的。以下就我这些年来的一些心得与钓友们分享。

一、酒米泡料

市面上的材料很多,林林种种,也有制作好了的酒米,有中药的,有氨基酸类的,有维生素类的,都是鱼儿喜欢的材料,但也有使用地域性,有的在这个水域使用很好,换个地方就没有效果。为什么呢这与水域情况,杂鱼干扰情况及对像鱼的密度及水温PH值等环境有关系。

选择合适的泡材以应对鱼的需要显得比较重要,如冬天,鱼多喜欢选择腥味或者肉味,但酒却能除去腥味,如何在这个方面突破呢,本人经过大量的尝试得到一个较好的方法,将腥味物质加入酒后等完全溶解后腥味和肉味就完全消失了 ,这个时候加入微量的正宗射香,就可以将味重新激发出来,喜欢的而有条件钓友可以尝试一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配制不同味型的酒米。

二、酒米的酒

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配制酒米的过程中酒的选取非常重要,本人常用的是散装白酒,偶尔使用瓶装酒,如江津白酒,平坝酒等,效果也不错,昨天一钓友反馈回来一个信息,酒米死窝了,让我如有高处坠落的感觉,冷静后仔细分析了一下,是不是原因出一在酒上呢,其它钓友从来没有这种情况,一问,用的玉米酒。

今天我专门进超市,整了三种不同的玉米酒,结果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玉米酒就如散装白酒一样,大多为勾对而成,多用玉米香精,厂家不同,其使用量不同,其具体成分为香兰素及甲或乙基麦芽酚,及一些其它调和类的食物香精,是几种广谱的香型配料,通过品尝与闻味,感觉麦芽酚的含量超过了最大量,这与我的原来的实验结果相符合,在低气温及肥水状态下,麦芽酚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这会导致一系列死窝现象。

在气温高,水质环境好的场合使用量为0.03%/20度,而在低水温时使用量为0.005%/4度,是最佳的配比量。如果水质为肥水,能见度低于五十厘米的养殖花白鲢型水库,这个东西的用量超过0.003%/4度就会导致死窝现象,而且麦芽酚能除去饵料的腥味有臭味及肉味,会与这几类有效气味的脂类物质结合成几类驱鱼的物质,是我们不想要的,在市面上的很多甜香型物质有香兰素及麦芽酚及一些其它食用香精构成,不光在用酒时注意,在添加香精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很多合成水果味的香精中都含有这两种物质。

三、药酒的性味及米之味

药酒的味可以适当浓郁一点,但泡的酒米的味一定不要怪,不要太浓,特别是在静水水域中,如果太浓郁会导致鱼在窝边转悠而不进窝觅食,可以从较淡的味上尝试起,药香味在在泡进米瓶中的时候显得香气偏舒适而不郁,而随着米对药物的吸收,会慢慢的变淡下来,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淡味,太浓郁的气味下水后会在第一时间内扩散得非常快,但强努之末,传播得不远,通过香精香料科目的学习,我理解了气味在水中及空气中传播的关键因素,要想味传播得很远,得有以下条件:

1、环境温度

气味振动学说及交换学说都与环境温度成几何倍比的关系,水温在四度时与在六度时麦芽酚在静的试验水中传播速度为倍比关系,随气温的升高,气味传播得越快,

2、环境杂质

如果水中杂质含量较高,如肥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藻类,会影响气味的物理及化学传播速度,藻类起物理阻隔作用,而有机介质起消耗作用主。具体的就不细说了。

3、环境PH值

环境PH值直接影响着物质本身的扩散,像带正电荷的分子在带负电荷电场区域内运动一样,会直接起化学反应产生结合作用。导致扩散变成分子而不是离子,所以速度上肯定要减缓,如在PH高的环境,如7.8,这个在盐碱区域常见水质环境,中性及碱性物质的扩散速度明显的优于酸性物质的扩散,而在酸性水质中,如PH值在6.2,酸性物质及中性物质的扩散速度明显的快得多。

根据实测,一般野钓环境肥水的PH值较低,最低的达到5.3左右,虽然人不会感知,但鱼可感知,低于5.8高于8.2水质环境不利于本地鲫鱼及鲤鱼的生长,特别是PH值环境骤变的时候,会导致水体中的所有生物都不适应,这与鱼体粘膜的刺激有关,一般瘦水的PH值接近中性及达到微碱性,PH值在6.7到7.3之间, 但这种水域一般食物稀少,杂鱼数量较多,所以鱼能摄取到的食物有限,所以鱼的活性要高得多。有兴趣的钓友可以着手这方面的分析。

香类物质可以分为腥香,甜香,清香,辛香,及臭体物质,香型物质除腥香为接近中性外,多 是碱性物质,不管中药还是西药配料,其配比后常出现高PH值的现象,而糖及多糖类物质为醛类,在溶液中会形成微酸性,所以将糖与香类物质混合后可以增加香气刺激的凝重感与持续力,让味传播得较为缓慢而持久这就是我们常在药酒或者饵料中加糖的原因,而酸性水域中使用酸性饵料加糖的效果明显起不了正作用。肥水中的有机介质多为有机负电荷,而瘦水中多为金属类的正电荷。

这是气味传播运用的理论依据。水的PH环境也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新水的PH值多为接近中性的微酸性或者微碱性,老水多由于有机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向微酸性发展,沉积淤泥较厚的水域多为酸性环境,新塘,新池,新修水库,多为接近中性的环境,而盐碱区域水体新水的PH值相反,这可能与碱性物质的溶解与水体有关,而老水的PH值也会降低。

在水层分析上,自然酸性水体,上层的PH值大于下层,在接近泥底时PH最低,鱼偏向于喜欢接近中性的水域。特别是在下大雨之后,局部水的PH值更加接近七的时候,鱼会扑上那个水域。以上为纯理论分析,钓友不可断章取义,要系统的分析。

四、香味传播理念的运用

从射香胴等留香性较好的物质分析上得出了一个结论,气味在水中的传播以细长而不断为佳,在传播过程中会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形成气味线断裂,衰减。如水底的紊流,鱼的经过形成的水体流动等会导致信号的中断,但细而绵长的留香性强的物质,会在将断裂的信号重新接上不致于导致鱼在远程寻觅信号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在水体中传播的诱食物质我们不需要很强很大的的传播速度,只需要细而不断的有穿透力的信号就可以了。

五、酒米炒制的运用

钓友们都知道,炒过的米吸收药物非常快,这与表面形成蜂窝状的裂纹有关系,如果裂纹越大,里面的组织中的空洞越多,更多的药酒就可完全渗入到米的内部,在进入水底后,气味物质就会随酒的带领进入水体中,这个时候由于这些裂纹的作用将诱食剂的刺激物缓慢的释放到水体中,起到细而不断的作用,这就是酒米的米需要炒制的原因。米就起到了吸收释放诱食物质的载体,成为信号源。

炒制过的酒米也非常爽口,一咬就裂。变成粉末,这也是提高了米的适口度,一般情况下较大粒的大米不会被麻参[麦穗]及菜板鱼等吃下,只需要担心的是小白条的干扰,一群小白条就可能将你做的窝子全部洗白,而让味源消失,所以在白条多的水域在酒米中如果一定要加入腥香为类的物质,那肯定要微量再微量的作法,最好不添加,如果你觉得味不够,那可以用其它饵料作用为载体,如谷子。

让白条不去干扰他。太硬的米是小白条不喜欢的,他们最多进食一两颗就会放弃,但大白条去完全不受影响,所以在小白条多的水域,米完全可以不炒,或者用较素的味只刺激鲫鱼,而不刺激白条。这可能根据白条喜腥类物质而鲫鱼在冬天还残存一定的纯谷物食欲有关系。所以米炒不炒,可以根据杂鱼环境条件定。

后记。此帖为气味分子学及香精香精学在饵料配比的运用,可能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方可好理解一些,可能对饵类作研究的钓友们有点儿用,新手建议绕过。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