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为何自动长目的原因详解
悬坠底钓时,钓着钓着,鱼漂自动高出一目二目,也就是自动“长”目。初学者也许不太相信,认为这可能吗?而老钓手碰到这种情况也会疑惑不解。笔者近来在一次收获颇为不错的冬钓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和实践,找到了鱼漂自动“长”目的真正原因,且作出了正确的对策。 钓点水底平坦,抛钩误差不大,悬坠双钩到底而上下两副太空豆又都没有发生移位的情况下,连上5~6尾大鲫之后,发现抛钩后钓目开始“长”目,原来调3目钓2目,变成调3目钓3、4目了。到10多尾鱼获后,钓目露出了第5目的红格目,而鱼讯也逐渐发生变化;下钝鱼讯少了。大多是小幅抬漂鱼讯,判断发生困难,脱钩现象增加。在换饵时已有鱼吞钩(6.3米长竿长线因距离远,小幅升漂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很显然“长”目造成钓组过于迟钝,鱼讯变异。 鱼漂自动“长”目的原因在哪里?在记忆的搜索中媒体似乎有两篇文章谈及此事,一是程宁大师在《试论竞技钓鲫法——浮标的使用》一文中曾解答过钓者的疑惑:“是因为钓点附近水的密度因鱼的搅动和粉饵雾化后造成水的混浊度增加而密度加大,进入这里的钩饵变轻而导致自动“长”目现象。”二是张炎冰在《子线呼唤母线》一文中所提及的水面漂来油污、钓目升高一目导致鱼咬钩信号失去规律。但经过分析,这两种原因都否定了,因在大水面休闲钓鱼,鱼的密度与专业精养塘无法相比,有限的粉饵雾化在水库暗流的推动下,钓点附近水域的水密度不至于加大到有3目浮力的程度。水面油污现象根本不存在,每次抛竿都压主线入水。最后用上钩挂小橡皮块重新找底,发现鱼漂停在5目处,确确实实已“长”出了3目。至此才找到了鱼漂自动“长”目的真正原因是水线的延长。祸首却是钓线(主要是母线)的延伸。 真正原因找到了,对策很简单。重新调整钓目到2目,上浮下沌鱼讯又都恢复了,凡上浮的都是咬的下钩,钝漂的大多是咬的上钩。因上鱼勤,下午又连调二次钓目。三次调漂,鱼漂共下移了7~8厘米的距离。钓点水深2.8米,据此推算,这根某名牌厂买饵赠的未标明“道系”的0.8号线,延伸率已达3%左右,再用下去也许要出问题了。 尼龙材质的钓线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能,钓鱼时受鱼的重力、逃窜力的共同作用,钓线逐渐延伸导致线径变细、长度增加。这个道理恐怕一般人都知道。但还未引起钓鱼人足够的重视,如较粗的线钓到不大的鱼发生断线经常看到,这里面就含有钓线已发生过度的延伸,拉力大幅度减弱这一因素在内。鱼漂自动“长”目、水线自动伸长的事实提醒钓友,在钓线的选择和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把延伸率大小也作为钓线选择的其中一项指标,特别是主线更要重视。由于目前市售钓线都未标明这一指标数,消费者只能凭手拉的感觉来大致比较其延伸值的大小(注意弹性和延伸这二者的区别,弹性是去力后能恢复原状,而延伸是去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的)。选择名牌生产厂家的品牌产品则是十分简单可靠的方法(须防止价格便宜的假冒伪劣产品)。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日本高档钓线(国内分装)不仅明确表明该线的种类(海水还是淡水,抛竿还是手竿),还表明适用母线(道系)还是子线(ルリス),这就方便了钓鱼人不会错用。 2、悬坠底钓时,在频频上鱼或钓到过较大的鱼之后,钓目发生升高,或者鱼讯发生规律的变化,不要忘记重新找底,检查一下是否是水线延长这一原因引起。 3、已多次重复使用或者已钓起大鱼的钓线,不应以新线的拉力值作为钓多大鱼的参考,而应降低使用或者减小子线的号数,必要时报废更新,以免发生主线被切、鱼漂被鱼拖走的遗憾。 |
- 上一篇
钓鱼时避免断竿的一些技巧分享
这往往是竿线的配合、选用不当,以致钓竿失去保护机制;扬竿、溜鱼时的操作不当,使钓竿承受了没必要的超大的力;出竿、收竿时的粗心大意,就必须正确的使用钓竿,抽出时每节间要适当抽紧,全部抽出后可持竿手动检查,如果钓竿的某节没有抽紧,就会造成竿体受力不均匀,断点就会出现在没有抽紧的接口处。抽紧时不可过度使劲,否则极易造成死结而无法收回,但常常不是某节没有抽紧,极易出现损坏钓竿的状况。
- 下一篇
高手DIY柳叶刀型及玉口刀型分享 [图文详解]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柳叶刀型及玉口刀型的详细制作过程。一、材料的选择:我自己选择的是65mm的圆钢丝,至少猝火可以提高硬度的吧。二、根据刀口的宽窄来搭配钢丝的口径:简单的说就是把材料高温猝火打遍 1、打的时候注意形状,以及控制同心度。2、钢丝扁头的大小可以稍大于实际刀宽的大小,在锻打的时候可以控制在10毫米(为后期加工留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