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鱼为何鱼刺那么多?鱼刺长在肉里,不会扎伤自己吗?
鱼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类主要肉食,但与猪、牛、羊等肉类不同,人类对于鱼肉的态度可谓是呈现两极分化,有的人很爱吃鱼,而有些人则对它不太感兴趣。 之所以有人不爱吃鱼,大概有三种原因,其一是不喜欢河鱼身上的土腥味,其二是不喜欢海鱼身上的鱼腥味,其三则是忌惮鱼刺。吃鱼还要挑刺,这的确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更为关键的是,有时候挑刺不仔细还会发生鱼刺卡喉的情况,若是没法自己取出来,那就只能去医院解决了,而有些鱼的鱼刺偏偏就特别多,为什么这些鱼要长这么多刺呢? “鱼当然要长刺了,这就好像人要长骨头一般”,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因为鱼刺是鱼刺,鱼骨是鱼骨。 鱼骨指的就是鱼身体内负责支撑整个身体结构的骨架,包括脊椎以及从脊椎上延展出来的那些“大刺”,它们就如同人的骨骼一般,是整个身体的架构,如果没有了鱼骨,那么鱼是不可能存活的。鱼刺指的其实就是就是鱼的“肌间刺”,它们位于鱼肉之中,细小而密集,不与鱼骨架构相连,它们的存在与否并不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既然鱼刺并不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存,为什么还要长鱼刺呢?又为什么有些鱼的鱼刺多,而有些鱼的鱼刺少呢? 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鱼刺的多寡与鱼肉的质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都是淡水鱼,鲤形目的鱼,鱼刺就很多,比如鲤鱼、草鱼、鲢鱼等等,而鲈形目的鱼,鱼刺就很少,比如我们经常用来清蒸的淡水鲈鱼。只要吃过这两类鱼,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鲤形目的鱼,鱼肉比较松散,而鲈鱼的肉质则要紧实很多。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因为鲈形目的鱼,相对而言进化程度更高,所以它们的肌肉更有力量,这就是为什么鲈鱼的游速要比鲤鱼快很多的原因。而鲤鱼之所以游得慢,就是因为进化程度较低,肌肉力量薄弱,所以对身体的控制力不足。由于肌肉力量薄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需要大量的肌间刺来辅助,因为这些小刺可以起到支撑肌肉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海鱼普遍要比淡水鱼刺少的原因,因为海洋的情况更加复杂,在大海里生存必须要有一身强壮的肌肉,而有了强壮的肌肉,也就不再需要那些多余的小刺了。 肌间刺的作用是为了给肌肉提供更多的支撑,所以它们密集埋藏在鱼肉之中,那么鱼在游动的过程中,难道不会因为身体的摆动而被这些小刺扎到吗? 从食客的角度来看,这些小毛刺就是埋藏在鱼肉之中的,只要鱼的身体动一动,这些小刺就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但实际上这些鱼肉中的小刺是有保护罩的,这个保护罩就是“结缔组织”。在鱼肉之中,肌间刺会被结缔组织所包裹,所以即便鱼的身体反复扭动,也不会被鱼刺扎伤。 虽说鱼刺少的鱼,进化程度更高,但从食客的角度来看,有些人就是比较喜欢吃那些肉质相对松散的鱼。 又想吃鱼,又不想挑刺,可能吗?还真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淡水鱼的鱼刺也可能会越来越少,比如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就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出了无刺武昌鱼。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淡水鱼一旦失去了肌间刺,游速就会显著下降,以至于无法生存下去,但在人类养殖条件下就无需担心这一点。也许在未来,不管吃什么鱼,我们都不再需要担心鱼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