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鱼类百科

鱼类百科

鱼究竟是靠什么来发现食物和饵料的?为何晚上也能准确找到?

鱼类百科佚名2023-05-06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虽然水很清也可能有鱼,但是绝对不好钓鱼,因为鱼的两个大鱼眼可不是摆设。当然,鱼发现鱼饵并不是只靠视觉,因为这完全解释不了,鱼晚上是如何觅食的以及浑水中的鱼是如何觅食的?

那么,鱼究竟是靠什么发现鱼饵的呢?这是个因鱼而异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就一些科学的研究中寻找答案。

靠视觉发现鱼饵的鱼

鱼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目前已知的鱼类多达20000多种,其中约有1.2万种生活在海洋中,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不同的鱼类除了外观、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外,它们的生存习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水中栖息的深度。

鱼根据栖息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靠视觉来发现食物的通常是中上层的鱼类,根据我国鱼类学家发表的《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的学术论文来看,银汉鱼、竹筴鱼就是典型的“视觉鱼类”。
摘自: www.de62.com

实验表明,当光线比较好时,这些鱼猎食浮游动物的几率是最高的,随着光线变暗,它们的捕猎成功率变差,当变为黑夜时,即便浮游动物从它身边经过,它们也无法觅食,所以这一类鱼在黑夜是停止觅食的。

除了上面说到的两种鱼,许多鱼类的幼鱼也是如此,因此,对于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来说,它们大都是视觉鱼类,觅食主要靠的是视觉,相对的,这类鱼的体型通常都比较小。

视觉不足,听觉来凑

除了少数的深海鱼类的眼睛退化外,大多数的鱼类都具有视觉能力,只是生活在浅水区的鱼视觉相比较其他鱼类好一些而已,而且由于水体的中下层能见度较低,所以对于生活在这样水层中的鱼来说,视觉的帮助并不大。

此时,它们另外一个比较强大的能力就出现了-听觉。相比较人类,鱼的听觉有强的地方有弱的地方,弱的地方是它们无法听到振动频率很高的声音,通常超过3000赫兹对于鱼来说就是超声波了,它们是无法捕捉到的。

但是,鱼比人强的地方在于它们能够捕捉到低频的振动,人耳能够捕捉的声音下限为20赫兹,但是鱼能捕捉3赫兹的振动频率,这种振动频率在人耳中就属于次声波了,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激起细小的振动都能被鱼准确的捕捉到。

用在觅食上就是通过一些活体食物的蠕动带动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被鱼类捕捉到,它就能判断发出声音的位置、大小,从而游过去进食觅食了。

锦上添花的嗅觉

大多数的鱼类是可以被人垂钓上来的,这显然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鱼通过某种方式发现了鱼饵。但是在浑浊的水中或者夜钓时,鱼的视力是帮不上忙的,同时许多饵料都是混合而成的,并不是活饵,它也不会发出振动,此时就用到了大多数鱼类的拿手觅食工具-嗅觉了。

大多数的鱼有两个两两互动的鼻孔,它的鼻孔并不是用来呼吸的,而是用来收集水中的信息的,鱼的鼻孔无时无刻不有水流过,而在鼻孔内部是鱼的嗅板,嗅板上布满了纤毛感受神经。

当水从前鼻孔流入后鼻孔流出时,水中的许多信息素会被感受神经捕捉到,尤其是一些关于蛋白质的信息素,是鱼类最容易捕获的,这样它们就能通过不断的嗅和游动,靠近食物(浓度越来越高),进而觅食了。

鱼的嗅觉除了能够帮助它们觅食外,还能帮助它们躲避一些体型较大的猎食者,同时也能成为它们繁殖期寻找异性的工具,通过分析异性留在水中的信息素判断是否进入发情期,进而繁殖。

机械感受

我们在杀鱼时,通常会在它的鳃后两侧各来一刀,在皮下约1-2厘米处,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小白头,用手指甲捏住,慢慢的往外拉,能够拉出一条完成的白色的细线来,这条线我们通常叫它鱼腥线。

鱼腥线其实是鱼的侧线,这是由鱼的皮肤感受器官进化而来的,通常呈长线状,这两条侧线其实是鱼的机械感受器。当一些活体的饵料在水中波动时,即使一些听觉不太好的鱼类,也可以通过侧线来感知微弱的波动,从而被鱼锁定到,研究表明,鱼的侧线对浮游生物的低频振动有着很强的捕捉能力。

饵料活动时,它产生的振动可以直接由鱼体表的侧线孔捕捉到,进而传递给侧线进行分析,至于网传鱼侧线有嗅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没有被证实,而且鱼腥线抽出来鱼照样腥,因为其实这个器官跟鱼的腥味大小关系不大。

写在最后

鱼发现鱼饵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而且通常是因鱼而异,不过,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可能对喜欢钓鱼的小伙伴有一定的帮助,那就是如果想要钓一些水体中上层的鱼类,最好选择白天,光照比较好的时候,因为它们大都靠的是视觉。

如果想要钓水体中下层的鱼类,活饵、富含蛋白质的饵料是比较好的,另外大多数的淡水鱼的视觉都不错,所以如果比较清澈的水体,钓鱼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打赏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