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泥鳅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来看一看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吧! 一、池塘建设 泥鳅养殖池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0.3米的软泥,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池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1/4。 二、清塘消毒 泥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撒生石灰60~70千克,2~3天后加水至0.3厘米深,一周以后将水排干并重新注入新水,水深约0.2~0.3厘米,然后每亩施300~500千克腐熟人畜粪或10000~20000千克沼液,待水色开始变绿且透明度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鳅苗。 三、鱼种投放 泥鳅苗要确保大小均匀、个体饱满且有活力,每亩放3~4厘米的泥鳅苗3~5万尾,套养鳙鱼10~20尾、鲢鱼15~30尾用以防止蓝藻爆发,若泥鳅苗是用充氧尼龙袋长途运输的要“缓苗”后再放苗,即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内20分钟,等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四、饲料投喂 泥鳅苗刚下塘可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同时投喂少量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细饲料,等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粉碎的禽畜内脏、豆饼、配合饲料等,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为5~10%。 五、水质管理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发酵的有基肥,每次用量300~500千克/亩,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水温高于30℃时要常换水并增加水深,若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要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水深并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利越冬。 六、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
- 上一篇
小泥鳅吃什么食物?
泥鳅是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喜栖息在水田、池塘、沟渠、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的底层,下面来看一看小泥鳅吃什么食物吧!一、鱼种论述泥鳅是著名的经济鱼种,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淡水鱼类,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的底层,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
- 下一篇
为什么不建议放生泥鳅?
泥鳅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我国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喜栖息在稻田、池塘、沟渠、溪河、湖库、沼泽等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下面来看一看为什么不建议放生泥鳅吧!一、鱼种定义泥鳅是著名的经济鱼种,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淡水鱼类,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