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和红尾鱼的区别
黄尾鱼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学名黄尾鲴,别称黄尾、板黄鱼、黄姑子等,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下面来看一看黄尾鱼和红尾鱼的区别吧! 一、鱼种论述 1、黄尾鱼:黄尾鱼一般是指黄尾鲴,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别称黄尾、板黄鱼、黄姑子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鲴属中小型淡水鱼类。 2、红尾鱼:红尾鱼一般是指拟赤梢鱼,因尾鳍呈红色而得名,别称红尾巴梢、蒙古红鲌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拟赤梢鱼属淡水鱼类。 二、形态特征 1、黄尾鱼:黄尾鱼体细长、侧扁,头小,吻钝,口下位,较大,鳞中大,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胸鳍末端尖,腹鳍末端不达**,尾鳍叉形,背部灰黑色,腹部及体下半部银白,尾鳍黄色。 2、红尾鱼:红尾鱼体细长、侧扁,背部隆起,头细长、尖,口小,鳞细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略偏后,各鳍均小,尾鳍分叉浅,背部灰绿色,体侧银白色,腹部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鲜红色,胸鳍灰黄色。 三、分布范围 1、黄尾鱼:黄尾鱼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种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海南岛、台湾岛等地各水系中也有分布。 2、红尾鱼:红尾鱼是黑龙江流域著名的经济鱼种,主产于黑龙江的干流、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但总产量并不高,就黑龙江省而言主产于镜泊湖(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湖泊)。 四、生活习性 1、黄尾鱼:黄尾鱼是中下层鱼类,生存水温0~38℃,最适水温22~24℃,摄食水温5~32℃,杂食性,滤食性强,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虫极幼虫等为食。 2、红尾鱼:红尾鱼是中上层鱼类,最适水温22~26℃,虽不属于冷水鱼类,但喜栖息在水温较低的流水中,肉食性,主要以浮游动物、小型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
- 上一篇
黄尾鱼能长多大?
黄尾鱼是中小型淡水鱼类,别称黄尾密鲴、板黄鱼、黄姑子等,一、鱼种定义黄尾鱼一般是指黄尾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鲴属中小型淡水鱼类,常见个体的体长200毫米、体重500克,最大个体的体长可达400毫米、体重可达2千克。三、产地分布黄尾鱼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种之一,可作为当前淡水渔业结构的优质鱼种进行调整和优化。摄食水温5~32℃,黄尾鱼是杂食性鱼类,
- 下一篇
黄尾鱼学名叫什么?
黄尾鱼是鲤科、鲴属中小型淡水鱼类,一、物种论述黄尾鱼学名叫黄尾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鲴属中小型淡水鱼类,二、产地分布黄尾鱼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种之一,摄食水温5~32℃,黄尾鱼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虫极幼虫等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麸皮、米糠、禽畜粪便、膨化颗料饲料等。黄尾鱼是卵生型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