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最怕针尾病,但对此真的束手无策吗?学会4点健康养鱼
前言:孔雀鱼的繁殖能力强,成年孔雀鱼母鱼每隔一个月就能繁殖一窝小鱼,每窝小鱼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孔雀鱼为“百万鱼”,意思就是说孔雀鱼好养活,易繁殖。 孔雀鱼是卵胎生的小型鱼,其繁殖和卵生鱼不同,孵化的过程在母鱼体内完成,所以出生不久的小孔雀鱼很快就能自主游动和摄食。但是,虽然孔雀鱼生的多,不等于成活率就高。很多小孔雀鱼在幼苗时期因为抵抗力弱而夭折,各种疾病很容易就导致孔雀鱼鱼苗的成活率低,其中尤以针尾病为甚。 针尾病是孔雀鱼小鱼苗夭折的头号元凶。 “针尾病”也叫做“缩尾病”,因其症状直观表现为尾鳍缩在一起,渐渐地扇形尾鳍缩成了针状尾鳍,故而得名“针尾病”。 几乎所有的观赏鱼都可能会患针尾病,其中孔雀鱼针尾病最具代表性。下面我就以孔雀鱼为例来解读一下孔雀鱼的针尾病,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认知并防治针尾病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 针尾病的病原是寄生虫,并不是什么病菌! 这里要更正第一个很多鱼友的认知误区:导致针尾病的是寄生虫,并不是什么细菌!针尾病没有什么致病菌的说法,只有致病虫。 这个致(针尾)病的寄生虫叫做“三代虫”。以下是网络上关于三代虫的相关内容: 三代虫,学名Gyrodactylus,也叫环指吸虫。三代虫是雌雄同体,卵胎生,在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因此称为三代虫。三代虫寄生于鱼类体表及鳃上,能造成体表的创伤,病鱼皮肤上形成灰蓝色无光泽的粘液膜,对鱼苗及春花鱼种危害很大。患针尾病的鱼初期呈现极度不安,狂游于水中,继而食欲不振、消瘦、以致死亡。 三代虫是指三代同体,而它的另一个名字:环指吸虫,这就比较形象了。三代虫有一对大钩和十六个小钩的吸器,可以依此钩在鱼身上,刺激鱼分泌大量的黏液,依赖鱼分泌的黏液供养自身生存。 少量三代虫寄生在鱼身上时,鱼会不安,狂游,擦蹭身体,就是想要摆脱三代虫。一般情况下,能持续迅速游动的鱼不难摆脱三代虫的纠缠,这就是为什么针尾病多发在小鱼苗或是老弱鱼身上的缘故。 而三代虫寄生24小时就能繁殖,所以摆脱不了三代虫的小鱼苗身上隔天就会有翻倍数量的三代虫寄生,大量的三代虫寄生就会在鱼的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粘液,进一步引起小鱼的游动困难,呼吸困难,无法进食,最终全身白色黏膜覆盖而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患针尾病的小孔雀鱼并不会马上死亡的缘故。 而也正是因为这浑身白色粘膜,我们就下意识的和烂鳞病等细菌性疾病联系起来,实际上,导致鱼患针尾病死亡的元凶是三代虫,而不是细菌。 上面分析了为什么针尾病多发于孔雀鱼的1~2月龄小鱼苗?为什么患针尾病的小鱼不会很快死亡?其实平时细心观察的鱼友们也不难发现这两个现象。眼看着小孔雀鱼尾鳍缩起来,一天比一天的游动费劲,不能进食,然后本就体弱的小孔雀鱼就这样被三代虫吸营养,受折磨而死。 针尾病会传染吗?事实上不能叫做传染! 鱼友们养孔雀鱼过程中几乎都是同样的情况:一个鱼缸或是隔离的繁殖盒里,只要有一条患针尾病的小孔雀鱼,那么跟着很快就会出现第二条、第三条……直到全部。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鱼友就误认为是针尾病传染,实则不是。 这里要指出鱼友们的第二个认知误区:针尾病会传染吗?不会!严格的说,针尾病并不是传染,而是寄生虫的寄生行为或是寄生虫的宿主转移行为。这和传染是两码事。 其实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针尾病是寄生虫疾病,那么就不难理解针尾病是不会传染的。我还是简单通俗解释一下,既然针尾病是三代虫这种寄生虫引发的疾病,那么也就是寄生虫的寄生行为或宿主转移导致其它鱼患上同样的针尾病。 还是没有理解?我举例说明,看懂了你就能真正理解,为什么针尾病不能算作传染病。 假设水里只有一只三代虫且不会自我繁殖,那么它寄生在小孔雀鱼苗A(宿主A)的身上,则宿主A患上针尾病;若是这只三代虫从小孔雀鱼苗A(宿主A)的身上转移到了小孔雀鱼苗B(宿主B)的身上,那么宿主B患上针尾病,同时小孔雀鱼苗A不再是宿主。但是,注意:三代虫转移到小孔雀鱼苗B(新宿主)以后,此时小孔雀鱼苗A的身上没有了三代虫寄生,不再是宿主,自然也就没有针尾病(寄生虫)困扰了,状态(疾病)也就可以恢复了。 而传染则是小孔雀鱼苗A和B都会同时有相同疾病,所以,针尾病不会传染。而我们遇到的一群小孔雀鱼都得针尾病的情况,并不是传染,只是这群小孔雀鱼都先后被三代虫寄生以后患上了针尾病。 我们了解清楚了孔雀鱼针尾病的病原和传播途径,那么怎么预防和治疗? 首先就是以下情况易发针尾病,所以,我们避免这些情况就能预防孔雀鱼针尾病。 一、小鱼苗的空间密度较大,易发针尾病; 二、水质的忽然变脏、变差时,易发针尾病; 三、当鱼缸水温骤变时,易发针尾病; 四、换水量较多且新水温度不一致,鱼缸水体环境突然变化时,易发针尾病; 五、其它原因,比如气温突变、外来生物带入三代虫病原,也可能患针尾病。 注意:新生的小鱼在以上五种情况下更加易患针尾病,假如出现有针尾病的小鱼未被发现,或得不到重视或没有及时处理,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前面已经说过--可能全部死掉。 然后我们在预防孔雀鱼针尾病时就需要格外注意一下这些方面: 一、小鱼苗的密度不能太大,特别是繁殖盒里的小鱼苗,你可以采用气泡石充氧搅动水流制造水循环,保持水体洁净并稳定。 二、注意保持水温恒定,换水时候严格控制温差不要超过1摄氏度为佳。 三、小鱼在幼鱼时期,我们最好不要大量换水,非要换水,也要注意换水频率和换水量,尽量多次少量换水; 四、细心观察,及时处理。如果发现小孔雀鱼有缩尾迹象,立即捞出来隔离,停喂食,缓慢升水温,换水,可换大量的困过的同水温老水。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 在说针尾病治疗前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三代虫的生存特性,对于我们防治三代虫,也就是防治针尾病提供依据,因为清除三代虫就可以治疗针尾病。 离开宿主的三代虫可在水中存活3~4h,最多可存活7h。通常,三代虫的整个生命周期生育2~4胎子代,但其子代出生后24h内就可产出自身的第一胎子代。 不难看出:三代虫也很脆弱,离开宿主在水中只能存活半天不到;寿命也短暂,不算再繁殖的,其三代加起来也就是4天。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自然治疗的理论依据。 一、自然治疗法:如果发现患针尾病的孔雀鱼鱼苗,直接捞出来隔离升温并晒太阳,连续几天晒到水变绿水了,针尾很有可能会自愈。原理其实和治疗另外一种寄生虫鱼病--小瓜虫寄生的白点病几乎一样。加水温能加速三代虫的生长,也就死得快;同时晒太阳能有一定概率促使三代虫离开宿主(孔雀鱼苗),因此达到治疗针尾病的目的。 我曾经实践过多次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不过仅仅是晒太阳还不够,需要配合水温28摄氏度以上(不要超过30摄氏度)治疗,效果才理想。 二、孔雀鱼针尾病的药物治疗:土霉素是针尾病用药的首选,具体原理我说不上来,但是土霉素灭虫功效肯定有。土霉素价格便宜,确实属于治疗预防一体化的经济实惠药物。土霉素治疗孔雀鱼针尾病的效果也是最佳的。我的实践经验是:土霉素的用量一般都是3公斤水兑1粒土霉素,化水以后药浴,如果你只是用作预防,那么用量减半。 我说首选土霉素是因为经济实惠。土霉素、黄粉、甲基兰、敌百虫等有灭虫功效的药品治疗针尾病都是可以的,用药时候配合换水升温效果更佳,只不过用药量难以调配精准,需要一定的经验。 总结: 针尾病是寄生虫病,不会传染,不是细菌性疾病,更不是什么病毒引起的。小孔雀鱼患针尾病其实是三代虫寄生在孔雀鱼苗身上导致小鱼苗无法正常游动和进食,进而导致孔雀鱼小鱼苗死亡的。针尾病很常见,多发在体质弱的小鱼或是老弱的病鱼身上,不过当你发现针尾病时不能大意,因为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在繁育小鱼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观察。只有平时细心观察,及早发现,才有治疗的意义。 总之,很多鱼友都认为孔雀鱼小鱼苗患针尾病就像是患了不可治愈的绝症,无药可救。其实不然,针尾病可防可治,特别是在针尾病发病的初期,及时升温晒太阳,根本不用药也能治好。 感谢阅读,我是爱钓鱼,了解更多养草养鱼虾的经验,敬请关注! |
- 上一篇
新手养什么鱼合适?养金鱼,龙睛金鱼你肯定能养好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怎么养好龙睛金鱼!龙睛金鱼会进入休眠状态,金鱼的摄食就会减缓,龙睛金鱼在水温为18~22℃时。龙睛金鱼不能接受水温突变,防止龙睛金鱼生病,龙睛金鱼很怕缺氧,龙睛金鱼的疾病可以观察发现,平时你可以通过观察龙睛金鱼的进食情况和皮肤的状况来判断它们有没有生病。那么金鱼只能浮出水面吞咽空气,不要觉得龙睛金鱼浮头没什么大事,可能你的龙睛金鱼快憋死了,浮头的金鱼往往进食困难。
- 下一篇
养鱼的难点在哪?新手养鱼有四个要点,学会了你就能养好鱼
否则再皮实的鱼也可能被你养死。新手鱼友经常会发现鱼缸水白浑而且容易死鱼。为了避免把养水的过程说成大家难以理解化学原理,不要单纯以为鱼缸放水进去就是养水,没有水生生物在里面就不能算是养水,建议选择两到三条便宜好饲养、生命力比较强盛的小鱼,同时你也应该根据你准备养的鱼的习性来适当调整水中的成分。例如淡水鱼相较于海水鱼对于水的要求就比较低。喂鱼的食物对鱼的健康非常重要。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虾池肥水方法?水产肥水产品好?这回终于有答案了
- 鱼寄生虫最好的杀灭方法?鱼寄生虫感染用什么药效果好?新手必学
- 鲈鱼烂鳃怎么治疗?鲈鱼烂鳃如何处理?水产人要知道
- 水产养殖肥水产品?肥水水产养殖专用?秘籍在此还等什么!
- 水霉病的克星药?鱼水霉病怎么治?鱼友分享,几天痊愈!
- 鱼生水霉病怎么处理?水霉病会传染吗?有条件一定要试试
- 甲鱼身上溃烂怎么办?甲鱼身上发白腐烂怎么办?这些要清楚!
- 鱼得水霉病怎么治疗?鱼怎样治疗水霉病?这样治,快速高效!
- 池塘冬季肥水用什么肥?鱼塘肥水用什么肥料好?答案都在这里了
- 鱼苗烂鳃怎样治疗?鱼苗烂鳃用什么药最好?水产人要知道
- 鱼塘水霉病用什么药最有效?鱼塘水霉病怎么治最快?
- 水霉病用什么药最有效?治水霉病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