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淡水鱼养殖用药误区
夏季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佳阶段,但同时也是危害鱼类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繁殖旺盛时期,所以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现在大多数养殖户都明白“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道理,但有些养殖户对防病用药的理解存在误区,结果延误了治疗时间或者防治效果不佳,造成了经济损失。 江苏现代农业(大宗鱼类) 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根据在基层多年技术服务和调研结果,现归纳总结出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几个误区,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误区一:渔药选择,价格优先。 由于目前渔药生产企业众多,渔药的商品名也五花八门,同一种成分和规格的渔药,不同的生产厂家叫着不同的商品名。比如鱼类养殖中常用的碘制剂产品,有的叫馥碘、金碘、宝碘、复合碘等,养殖业者无法判断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往往以价格和简单的产品说明来决定自己对产品的取舍,缺乏应有的功效性验证。对于这种情况养殖业者首先要选择渔药“三证” (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的产品。其次,不同厂家生产的渔药可能成分相同,商品名、包装、有效成分含量却不同,价格也相差悬殊,购买时要认真对比,计算有效用量的单位成本,尽量选择使用说明、药物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标注清楚的产品。 误区二:病急乱投医,盲目用药。 夏季是鱼病高发季节,有些养殖户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病害,会呈现出“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往往不做病理诊断和药敏试验,仅凭个人经验或者道听途说,随意用药,往往药不对症,不但收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判断病因,正确诊断,对症用药是鱼病防治的用药基本原则,鱼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性质,使用时应根据其特性制定相应的投药方式,投药剂量和投药频次,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总结。总之,应因塘、因病、因地制宜,正确合理用药。 误区三:只注重防病杀菌,不重视环境调节。 高温季节,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水体中微生物活跃,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易形成有害菌藻过度繁殖,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危害鱼类健康。水环境与鱼类养殖成效有着密切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水产病害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病害预防的机制是改善水环境,抑制病原体,提高鱼体抗病力才是较为正确的做法。养殖户应针对各类致病因子、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预防优化养殖环境。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病原发生、推行健康养殖、采用生态防治等养殖模式,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误区四: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在水产养殖中,部分养殖户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往往根据经验通过加大使用药物剂量治疗鱼病,一是担心药品质量不过关,药效不足,二是担心治疗成效慢,经济损失大。虽然当时效果立竿见影,但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鱼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给下次用药带来了困难,形成恶性循环,既加大养殖生产成本,污染水域环境,又易引发水产品药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养殖户不要在同一池塘长期使用单一品种药物,最好通过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用药量还需根据吃食情况来灵活掌握。同时充分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合理混用药物,或通过添加一些对病原体敏感的中草药、维生素、矿物质等,来起到增加药效,降低成本的作用。 误区五:保健用药、没有必要。 随着养殖成本的日益增加,在水产动物预防保健问题上的“扛病”现象和侥幸心理在许多养殖户中很普遍。但在夏季末段,季节交替时期,气温降低,鱼类将迎来最后一个生长冲刺阶段,鱼类肝脏和肠道消化负担都比较重,而此阶段天气变化又较大,也是发病高峰期,这一时期,内服保健,增强鱼类体质相当重要。实践证明,预防保健能有效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能防患于未然,降低养鱼生产成本。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冬棚养虾,追规格不靠猛投料!掌握这些投喂技巧,虾又大又省料
- 小棚虾后期肥水困难怎么办?如何解决小棚虾水肥不起来?妙招分享
- 龙虾苗不吃料是什么原因?虾苗下塘后不吃料是什么原因?教你一招
- 小棚虾底脏如何去改底?小棚虾冬季怎么改底?此方法简单有效
- 痛心!鱼苗下塘后频频死亡?这3点疏忽要人命,你犯了吗?
- 小棚养虾弧菌超标怎么办?养虾弧菌超标怎么办?不明白的看过来
- 螃蟹塘如何解毒最有效?螃蟹塘解毒有什么用?看完就明白了
- 小棚虾感染纤毛虫怎么办?纤毛虫病致死率高达95%,应该如何处理
- 小棚养虾水黏用什么改底?小棚养虾水浓改底怎么改?我来告诉你
- 鱼塘水清澈见底如何肥水好?鱼塘水瘦对鱼有什么影响?肥水技巧
- 罗氏沼虾塘解毒产品用什么?罗氏沼虾塘如何解毒最有效?
- 虾塘改底最科学的方法?虾塘改底的注意事项?这两点很重要